观点

茅台品牌联名急停后的反思:如何以营销热度助推商业增长

从“酱香拿铁”到“酒心巧克力”,茅台的此番联名在创造热度方面无疑非常成功。但从战略视角来看,其在建立品牌资产和创造营收层面要做的功课还有许多。

作为拥有千亿级别销售额的行业绝对龙头,茅台毋庸置疑是中国消费者心目中高端白酒品牌的代名词。然而曾经父辈们酒桌上的“硬通货”,似乎正逐渐在与新一代的主力消费军脱节。

数据显示,白酒的核心消费者集中在35岁以上,与年轻群体PCC(人均饮用量)断崖式脱节。基于我们对95后消费者的洞察发现,白酒似乎成为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眼中因循守旧、“局里局气”的代名词。此外,在健康消费风潮的推波助澜下,更多的年轻人偏爱10度左右的轻度酒给他们的“微醺感”,而非动辄四十几度的白酒的猛烈辣口。

茅台作为行业里最会玩概念的品牌之一,曾经就凭借“酱香”开辟了一个新赛道。此番与瑞幸联名的酱香拿铁,无疑是大胆的创新举措,与年轻消费者群体中怒刷了一波存在感。随后,茅台又玩出新的形态花样,比如与德芙联名的酒心巧克力等。这些都不失为品牌造声势的妙招。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

图片来源:德芙、茅台

我们认为,品牌联名 (Brand Partnership) 是一种战略手段,在提升品牌热度和知名度的同时,也是强化品牌资产、改变消费者对一个品牌固有印象和认知的捷径。

一些成功的品牌联名都在短时间内帮助实现了不同的战略目标。

比如和蔡司影像的战略合作帮助vivo建立高端专业的认知;蔡司也因此触及更广泛的终端用户,使自己的专业摄影能力获得更广泛深入的认知。

图片来源:vivo

和路易威登新任创意总监、著名音乐制作人Pharrell Williams的合作款提升了阿迪达斯三叶草时尚有态度的形象;Pharrell Williams也得以扩充了自己作为时尚创意人的履历,并以此传递自己对时尚的独特见解。

图片来源:阿迪达斯

和陈冠希潮服品牌CLOT的携手让麦当劳瞬间潮酷出圈;CLOT也推出了二十周年限量版联名服装和配饰系列,获得极高的热点和关注。

图片来源:麦当劳

这些成功的联名不仅为品牌带来了热度,同时也帮助沉淀了目标品牌资产 (希望建立的消费者认知),更创造了营收层面的增长。

茅台与瑞幸和德芙的此番合作在创造热度方面无疑非常成功。

“酱香拿铁” 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而限量发售的德芙“酒心巧克力”也在一周内售罄。多个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获得全网转载刷屏。

然而热度背后,茅台真正做到借势跨界联名强化品牌资产了吗?

瑞幸咖啡是高性价比、可及性强的连锁品牌,深受年轻白领追崇。而德芙作为家喻户晓的传统巧克力品牌,面对每日黑巧等新进者的挑战,品牌年轻化进程不免显得有些乏力。

这些品牌能为茅台作为一个高端奢侈白酒品牌所带来品牌资产并不清晰——它们的品牌属性真的是茅台把握年轻消费者心智所急需的吗?凭借联名,茅台希望对自身品牌印象实现如何的改变,似乎没有做出充分考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探讨本次联名的商业价值。

通过推出“酱香拿铁”和“酒心巧克力”,虽然收获话题和热度,茅台却并没有创造有意义的商业增长,反而强化了瑞幸和德芙的品牌资产和营收。

追崇时尚、享受微醺的年轻消费者仍不会主动购买茅台或其他白酒,因此新获取的消费者无法被转化到白酒品类或它的酱香白酒产品。而假使茅台的确希望建立更平民可及的形象,它又是否开发了相应的品牌和产品组合战略,去接纳这一全新的客群呢?再者,茅台似乎也没有部署客户培养举措,累计消费者资产到CRM或者品牌私域。

从战略视角来看,茅台在建立品牌资产和创造营收层面要做的功课还有许多。

让消费者发自内心地渴望 (desire) 一个品牌,远远不止于创造热度。要将这一波“收割”的年轻消费群体从“观众”逐步培养为“用户”,中间可能有很长的链路需要闭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不孤立现在的核心成熟消费者 (不让他们觉得品牌在变得幼稚低俗),也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打造成功品牌联名的四部曲

Prophet铂慧多年来在品牌联名战略方面沉淀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方法论,总结出打造成功品牌联名的四步关键思考:

  1. 对齐战略目标:明确品牌联名所支撑的核心战略目标,包括品牌维度和业务维度的目标
  2. 衡量合作性质:基于合作对象自身的品牌和业务衡量联名更多是服务于品牌建设还是业务增长
  3. 选择联名原型:基于合作性质,选择合适的联名方式如确定哪个品牌是主导方
  4. 制定执行方针:定义清晰的流程和架构确保合作执行的高效推进

我们帮助全世界的行业领先品牌打造联名战略的成功案例:


结语

从明确战略目标、衡量合作性质,到选择联名方式和制定执行方针,品牌联名的成功取决于透彻的战略思考,确保营销热度可以强化品牌资产,最终转化用户,驱动营收和商业增长。

您是否急需制定能够助推商业增长的品牌联名战略?

观点

利用需求机遇地图解锁增长:优于传统市场细分的品牌战略解法

我们通过三个客户案例,分享品牌应如何利用系统性研究方法解锁增长机会,应对市场竞争。

疫情过后,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中国市场持续增长的中产阶级使其仍是全球消费品牌不可或缺的核心机遇市场。

然而,要在这个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并非易事——不同世代的中国消费者拥有迥异的生活方式、需求和偏好;消费升级和降级并存,中产消费者在某些品类上仍愿意增加支出,但整体而言,他们对花钱更加谨慎;本土和国际品牌、初创和传统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人口红利拉动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必须从粗放增长转型到精益增长。

为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企业首先需要回答两个底层问题:他们应该主攻哪些机会领域才能实现增长?如何通过具有差异化和相关性的价值主张取得优势?然而,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可能相当复杂——

  • 面对瞬息万变且纷繁复杂的消费者需求趋势,如何系统性地识别和锁定消费者机遇?
  • 又该如何针对关键增长领域,在整个组织内推动决策对齐和高效协作?
  • 如何在整体战略的指引下,有效地执行品牌、产品和渠道等实际层面的行动?

什么是“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

Prophet铂慧长期与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牌合作,运用严谨的综合分析方法,协助客户解答战略问题。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 (Demand-to-Growth Landscape)。简而言之,这是一项系统性研究方法,能够基于特定品类,综合考量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关键维度 (如消费者细分、消费场景等)。

通过将价值维度和消费者维度相融合,绘制出品类需求和增长的完整地图,并判断不同机遇的优先级,更全面地识别和解锁增长机会领域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种通用的公式来制定和使用“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然而,企业需要遵循三个最佳实践原则:

1) 因需定制地图维度:

尽管消费者细分和消费场景通常被视为构建消费品品类“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的关键维度,但企业仍须仔细评估什么是最适合他们品类的维度,以及本次研究的商业目的。例如,对于时装品类而言,价格通常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因此亦可作为关键维度。

2) 融合人本洞察:

虽然定量研究能识别和解码增长机会领域,但企业还需要通过深度聆听 (deep listening) 等手段来挖掘消费者的动机和体验,从而为品牌行动提供洞察和灵感。

3) 建立并保持竞争优势:

一旦企业决定了所专注的增长机会领域,就必须着力于建立竞争优势。他们可以借鉴宝洁公司所开发的“卓越模型” (Superiority Model),为自己的品类定义最关键的卓越杠杆,并且持续不懈地利用这一框架指导品牌、产品和渠道的优化。

如何利用”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实现多种战略目标

“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可以为企业在品牌或产品组合、品牌增长和产品开发等层面提供关键信息。接下来,通过铂慧近期的三个客户案例,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如何对品牌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1) 制定品牌组合战略

“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能为品牌组合战略的开发和优化提供关键洞察。负责管理大型品牌组合的首席营销官应该思考:

  • 哪些增长机会领域应被优先考虑?
  • 需要投入建设多少个品牌才能高效赢得这些领域?
  • 每个品牌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 如何对品牌组合进行优化,如何进入全新市场领域?

我们与运动服饰和生活方式集团的合作案例:

我们的客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户外运动服饰和生活方式产品公司,拥有多个服装、鞋类、配饰和装备品牌。该集团希望加速增长,但却由于自身多个品牌的定位重叠而面临困境。

铂慧与客户紧密合作,在中国和美国等主要全球市场开展调研分析工作。我们首先明确了八个主要消费者细分群体,并根据他们的消费能力、品类参与度和品牌认知对其进行了优先排序。随后,我们基于这些消费者细分和产品使用场景构建了“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突显了该集团有机会通过现有品牌组合来扩张的机会。为明确每个品牌各自的增长战略,铂慧还在机遇地图上定义了清晰的“赛道”,确定每个品牌需要优先投资和建设的“重点事项”。

2) 定义品牌目标和定位

“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能为企业提供关键的消费者洞察,以帮助激发独特的品牌定位。寻求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首席营销官应该思考以下问题:

  • 目标增长机会领域的消费者是谁?
  • 这些消费者最需要什么,我的品牌该如何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
  • 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功能性利益来支撑情感价值?

我们与全球食品和饮料巨头的合作案例:

我们的客户是一家全球食品和饮料巨头,曾与我们合作共同优化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组合战略。客户希望我们能就一个核心品牌的重新定位提供专业建议。近年来,这一品牌面临着本土品牌的强势竞争,在年轻消费者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为强化该品牌的增长战略,我们从“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出发,识别品牌目标增长机会空间中最关键的消费者群体。我们深入研究了他们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年龄和城市层级,以及他们的生活动机、品类态度和行为。此外,我们进行了深度聆听的定性研究,以捕捉鲜活的消费者故事,描绘生动的灵魂人物画像。借助这些洞察,我们明确了一个强大的品牌定位领域,围绕年轻消费者对真实联系的渴望(尤其在疫情后的居家环境中),与他们产生深度共鸣。

3) 识别产品组合机会

通过将“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与“Superiority Model”评估相结合,企业将能获得宝贵洞察用以发掘产品机遇。拥有庞大产品组合的市场营销团队应该思考以下问题:

  • 品牌在”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中存在哪些潜在的产品空白? 
  • 与竞争对手相比,品牌现有产品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 品牌在哪些领域拥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却需要改进产品渠道或信息?

我们与领先服饰企业的合作案例:

铂慧与一家全球领先的服装和鞋类公司合作,帮助其加速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转型,从以产品为驱动的产品规划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该公司拥有功能性强大且丰富的产品,但许多产品线相互重叠,缺乏明确的传播重点。

通过运用“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的方法,我们基于机会规模、价格带分布、消费者群体和购买动机,以及所需的产品特征,勾画出每个增长机会领域。随后,我们与客户的产品专家深度合作,客观地将他们的产品组合及关键竞争对手的产品映射到机遇地图上,进行了全面的“Superiority”评估。通过这一严谨的战略分析过程,客户的高层领导团队得以就部分产品线重新定位和引入新产品线等机会达成一致,并承诺投入一系列产品增长举措,为复苏品牌增长带来了信心。


结语

随着消费者细分的日益碎片化,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持续评估其重点开发的增长领域,并不断优化自身的价值主张,从而保持相关性。相较传统的消费者和市场细分方法,“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是一种更为精益的系统性方法论,能够帮助领导者应对这些挑战。通过不同的应用案例,“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可以为战略决策提供不可或缺的宝贵洞察。

如需进一步了解“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将能如何帮助您的企业推动增长:

观点

进军东盟市场,企业如何以创新应对未来挑战?

中国企业要想在东南亚市场旗开得胜,必须深入了解这个生机勃勃的市场,才能建立相应的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与本土企业相竞争。

近几年的全球市场愈发充满不确定性。面临挑战,企业韧性将受到考验。创新对提升组织韧性来说越来越重要,但多数企业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而忽略了创新可能会带来的积极商业成果。

在Prophet铂慧的最新全球研究报告《以创新建立企业韧性》中,我们发现最成功得企业往往通过创新来提升组织韧性。

东南亚市场独具一格的创新土壤

东南亚 (东盟) 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受到全球企业瞩目,其中不乏中国公司。大华银行于今年5月发布了对中国企业的研究报告,其中发现,超四成的受访中企有计划在未来三年向东南亚扩张。然而,要想在东南亚市场旗开得胜,仅仅复制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远远不够。

东南亚市场长久以来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例如资源有限、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复杂等问题。在朴素而大胆的创新文化背景下,这些限制条件反而让该地区在解决问题时极具创意,东南亚的本土企业更充满了勃勃生机。根据《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分析,东南亚是全球少数在创新方面快速追赶北美和欧洲的地区之一,且已成为科技初创企业的温床,很多非常成功且估值飙升的企业都在这里。

新加坡一马当先,将自己定位为东南亚地区的创新中心。新加坡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240亿新加坡元 (约1261亿人民币) 来帮助地方企业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层创新与转型能力,因此吸引了谷歌、戴森、Visa和现代汽车等领头羊企业在新加坡建立其各自的亚太总部和创新实验室。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许多东南亚企业善于积极部署跨组织的创新手段,因而拥有比很多全球企业都更为出色的创新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分享四种在东南亚市场获得成功的创新方法:

1. 拥抱精益创业思维,推动组织范围内创新

  1. 大型企业如今还存在多年形成的传统做派和难以改变的官僚作风。精益创业 (lean startup) 思维能够助力大型企业提升运营敏锐度和灵活度,实时应对业务需求或客户反馈。为此,我们需要将传统的大型创新团队拆分成若干个项目型工作小组,各小组的目标是以敏捷的工作方法打造新产品、测试功能和验证想法。

新加坡的企业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策略。事实上,新加坡企业采用项目型团队架构/去中心化团队的可能性是美国和英国企业的两倍 (新加坡企业27%;美国及英国企业13%)。

我们以越南银行巨头之一MB Bank为例,他们将整个数字银行业务部门分离出来,立志成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银行。为了加速数字化转型,MB Bank采用初创企业的运营方式,精简团队、敏捷协作,以此加快数字产品开发流程。随后,作为企业转型的关键部分,MB Bank对全新的数字银行模式进行逆向工程,将新的工作方法在它的传统银行中贯彻应用。今天,MB Bank在越南被评为最有创新力的银行之一,设有上千人的数字、IT和技术部门,通过项目型团队架构不断打造超越竞争对手的产品。获益于其卓越的数字化转型成果,MB数字银行在创立后仅3年内便获得近2000万零售客户,并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跻身Apple年度十大应用排行榜的银行应用。

点击阅读MB Bank案例,了解我们如何打造科技为先的数字化银行品牌

新加坡的星展银行 (DBS) 是亚洲数字化程度和创新能力最强的银行之一。它建立了合作性的创新中心DBS Asia X (DAX),以供其合作伙伴、初创公司及DBS旗下的创新团队 (如DBS Ventures和DBS Xchange等) 合作共创,共同开展各种开放式创新项目。与DBS位于中央商务区的总部不同,该创新机构的员工和外部资源独立运营,运用创业思维以项目型团队的工作模式设计并交付数字化产品。通过这些先进的创新举措,DBS得以保持全球最佳数字化银行之一的地位。

启示:大型传统企业必须打破官僚主义的壁垒,学习初创企业的精神,从而保持良好的敏捷性,并走在创新的前沿。

2. 利用开放式创新延展创新维度

开放式创新是指携手外部合作伙伴产生并落实新的想法。企业不再仅仅依赖内部资源,而是与顾客、供应商、院校、初创企业及其他企业等各种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产品、服务和流程。我们的研究表明,新加坡企业相较西方企业更有可能设有正式创新孵化项目 (新加坡企业35%;美国及英国企业15%)。

新加坡是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努力推行“智慧国家”战略,并始终以身作则领导开放式创新。新加坡通信和信息部旗下的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 (IMDA) 于2018年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为公众的创新原型开发与部署提供资助支持,从而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

星展银行在新加坡和香港开展多个预加速器计划。这令其始终接轨新兴金融科技,进而推出全新手机银行功能,例如,星展银行智能对话式的账户管理功能便整合了Moneythor、V-Key和Kasisto等多家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的AI技术。

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AirAsia创立了Redbeat Ventures,从而扩大服务范围,推出更多航班以外的旅游相关产品,例如酒店住宿和旅行保险。针对某些特定问题,Redbeat Ventures还多次组织Hackathon活动,邀请员工、客户和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新的想法或解决方案,并为他们提供创意测试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启示:企业应该积极采用开放式创新和高度协作等战略手段,充分利用外部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的专业能力,以此推动创新与增长,并提升竞争优势。

3. 以设计思维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在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时,由于缺乏合理的结构和流程,很多创新项目难逃失败的命运。这就是设计思维的重要意义。设计思维是一个强大的工具,通过了解用户需求、质疑现有设想、重新分析问题,并找到能够开发原型并进行测试的开创性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创新。新加坡企业尤其善用设计思维法。他们使用这种创新手段的可能性是西方企业的两倍 (新加坡企业39%,美国及英国企业23%)。

泰国正大集团 (CP Group) 的经营范围涵盖农业综合经营、零售和电信。它大胆地拥抱设计思维,携手美国设计思维机构General Assembly合作创立了True Digital Academy。该学院面向所有员工,强调运用设计思维进行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例如,正大集团新推出的高蛋白方便面系列以注重健康的消费者为目标群体,而植物肉品牌MEAT-ZERO则诞生于这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正大集团立志在2026年让MEAT-ZERO成为全球三大替代肉品牌之一。

联合利华 (Unilever) 是运用设计思维推动目标市场创新的另一个绝佳案例,它的很多护发产品都已位列市场第一。近年来在印度尼西亚,包头巾的女性比例大幅增加 (自2018年以来增加了约20%)。为此,联合利华开始投入更多精力运用设计思维框架革新护发产品,通过探求真实的人性需求 (例如包头巾的各类人群在日常护发时的痛点和需求) 来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目标群体。利用设计思维,联合利华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目标市场和客户需求。

启示:利用设计思维开拓创新,迎合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同时长期致力于创新。这些都构成了提升组织韧性、助力企实现增长的关键因素。

4. 制定情景规划应对未来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局势的不稳定性逐渐加强,情景规划的重要性愈加显著。情景规划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不可预见的市场变化。

例如,星展银行就利用情景规划方法预测了数字化颠覆对银行业的影响,并制定了数字转型蓝图,助力企业保持领先地位。星展银行同时还构思了“未来职场”的情景,用以预测未来工作内容与工作场所的改变,并利用该情景为人力资源政策与策略提供参考。

另一家新加坡企业吉宝集团 (Keppel Corporation) 对多个潜在问题进行评估,例如产能过剩、油价过低、经济长期低迷以及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等。利用情景规划的方法,吉宝集团制定了“2030年能源情景”评估报告,其中涉及多个解决方案,例如将业务分散到可再生能源和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从而降低其对油气产业的依赖。

启示:为了应对未来业务挑战,企业必须将情景规划纳入战略发展流程,从而明确潜在风险和机遇,并制定应变计划来降低风险。

结语

近几年来,新加坡一直是东南亚地区走在创新前沿的国家,但不是唯一突飞猛进的国家。东南亚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 (如越南和 印度尼西亚) 正迎头赶上,并利用各种创新方法打造长期可持续的组织韧性。富有前瞻性的企业纷纷采用各种创新方法,力求抢占领先地位,降低运营风险并战胜竞争对手。这也为想要扩张至东南亚市场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然而,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不在企业内部,而是要利用内外两方面的资源和专业能力来拓宽视野。特别是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拓创新能力提升组织韧性对所有企业来说都不再是优选,而是必选。但拥抱创新文化并融入创新的生活方式需要时间和耐性。最重要的是,井然有序地部署合适的创新手段和工具更有利于达成理想的目标和结果。 

中国企业在建立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时又具备哪些优势与不足呢?点击阅读我们的洞察报告。

观点

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成功案例

我们以三个成功案例揭示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客户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实现和获取价值的重要基础。如果企业不考虑底层商业模式而直接进行客户体验创新,他们不但无法给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还会让企业无法实现最大效能。长此以往,企业在关键体验创新的投资能力也将弱化,最终削弱了其未来发展的动力。

商业及科技资深分析师Ben Thompson曾在讨论Facebook时表示:“在互联网上取得成功不仅意味着要打造数字产品,还需要找到数字原生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重构商业模式中的多个元素,在市场份额、利润和竞争优势等维度创造附加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列举了三个成功案例,揭示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为客户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亚马逊用订购模式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客户可以加入亚马逊的“订购省”计划,定期自动复购常用的生活用品。在许多家庭中,家庭事务的管理和执行往往无法完全公平地被分配,最终由家庭中的女性承担大部分工作。 

例如,在购买清洁剂之前,必须有人记得需要购买以及想买的清洁剂类型。这个细节虽小,却也能为消费者带来了困扰。因此,亚马逊发现机会为他们分忧解负。“订购省”计划帮助会员个性化定制重复购买和配送服务,还为会员提供了“买越多,省越多”的福利。

对商家来说,“订购省”计划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流,同时削弱了客户每月出门购物和比价的冲动。并且,每月将数件商品包装在一个箱子内配送还能降低物流边际成本。 

爱彼迎以价值链扩大潜在市场规模

爱彼迎对短租房源模块化分类,让旅行者可以轻松对比不同房源,阅读评论并进行预订。虽然爱彼迎本身并不拥有任何房源,但通过将第三方房源整合在它的平台上并完全掌控客户关系,爱彼迎创造了令旅客和房东都能够彼此信任的生态环境。在数字化商业模式中,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重构产业价值链,将供应模块化并掌握需求。这样一来,供给方将很难挤压利润,创造一种良性循环,催生新需求新供给。

爱彼迎是颠覆式创新的一个优秀案例,它从旅游市场未被满足的住宿需求出发,提供高性价比和高体验的出租房源。爱彼迎凭借优秀的客户体验和客户信任建立了良好声誉,从而有能力向市场上游的中高端商务、乃至超高端奢侈领域发展。 

微软应用商店推动行业向开放式市场发展

在收购动视暴雪的过程中,微软发布了一套开放式应用商店准则。在此数月之前,Epic Games控诉Apple的iOS应用生态系统存在反竞争行为。微软的管理层致力于打造一个与Apple完全不同的“通用商店”,因为微软认为外部开发者必须在其生态系统中蓬勃发展,才能为客户打造最佳体验,即便这意味着放弃一些短期获利方式,例如偏重微软自有应用、规定使用微软支付系统。

风投机构NFX近期的一份评估报告发现,科技行业70%的价值由网络效应造就。通过建立开放式应用商店,微软判定网络效应能够大幅提升游戏行业的整体价值,从而弥补眼前短期利益的损失。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时,应当专注于整体价值创造,而不仅是短期利润最大化。因此,不妨优先考虑能够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最高可持续价值的商业模式。  

棋差一着 — Clubhouse的致命缺陷

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商业模式中的组成要素进行调整,最大化提高可创造、可实现、可获取的总体价值。一款不能真正解决客户问题的产品永远不会受到市场青睐;一个理想的价值主张,如果没有价值获取机制,也不会长久。 

例如,Clubhouse通过解决新冠疫情期间“聚会难”的特殊问题,快速吸引了相当大的用户群体。这款仅限语音、起初只支持邀请加入的社交媒体应用旨在帮助居家隔离人群在线上“走”到一起,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开展实时讨论。创始人只关注用户增长,却没有对价值主张的组成要素进行商业化,例如推出订阅系统、开设广告投放或收取手续费。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在市场份额、利润和竞争优势等维度创造额外价值。”

但问题是,Clubhouse的价值主张很容易被大型科技企业所复制。Twitter很快推出Spaces,既解决了相同的用户问题,又不要求用户加入新的平台。出于网络效应的原因,这类应用在用户群体更大的平台上能够发挥更大价值。此外,Twitter还为群主提供了变现机制,因而成为更受内容创作者欢迎的平台。Twitter还拥有收取手续费的能力,并在开发助力广告商的新产品。 


结语

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不破不立,所以什么才是最佳方法没有标准答案。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为客户解决新问题,创造全新的用例(疫情期间许多员工借助爱彼迎进行远程办公)。商业模式创新要求由战略顾问、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组成的跨职能团队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最具价值的商机进行建模,并快速进行产品测试和迭代。

在Prophet铂慧,我们始终坚持从客户及其亟需解决的问题出发,打造融合卓越客户体验和优秀商业模式的创新。

观点

以创新能力强化组织韧性:为中国企业带来的四大启示

创新能力与组织韧性密不可分。然而,中国企业在创新时面临许多取舍和矛盾,如何以创新推动可持续增长?

在当今多变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两大关键要素。Prophet铂慧的最新研究报告采访了全球范围内的14名高管和300多名创新专家,深入探索成功企业如何以创新来提升企业韧性。

建立创新型组织的四大关键启示

我们的调查显示,创新能力出众的企业通常也更具组织韧性。在中国,60%的受访者认为创新能力与组织韧性密不可分,这一比例高于新加坡 (48%)、美国 (47%) 和英国 (47%)。然而,中国企业在创新时面临许多取舍和矛盾:尽管他们更擅长运用多元的创新手段,但也面临着更显著的阻碍。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报告中的主要发现和对中国企业的重要启示,揭示如何以创新推动可持续增长。

1. 注重跨职能协作

设立创意孵化项目和去中心化团队是高度有效的创新手段,也被许多中国企业普遍采用。我们的研究发现,3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设有正式的创意孵化项目,而在全球这一数值仅为21%。此外,27%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采用去中心化的团队架构,全球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仅为18%。

然而,这样的团队架构存在“孤岛化”的风险。缺乏跨职能协作仍是实现创新和增长的一大阻碍。在中国,44%的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在全球这一比例仅为32%。

我们可以从元气森林的范例中发现跨职能协作对创新的重大影响。在创立初期,元气森林凭借敏捷灵活的运营模式获得极大成功。它采用去中心化团队架构,每个小团队中都设有产品经理引领各自的创新举措。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步显现。由于缺乏规范化流程和跨团队协作,许多职能和工作发生重叠,经验也无法互通共享。元气森林已经开始推进全公司范围的组织转型,重新构建运营和业务模式。

启示:设立创意孵化项目和去中心化团队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跨职能协作。

2. 制定均衡的创新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计划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机制,但过度关注短期财务回报也可能对创新的成功造成阻碍。我们的报告显示,5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制定了特殊的激励机制以鼓励新商机的发掘 (相较全球受访者的30%)。

然而,这却为创新带来了阻碍。5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过度关注短期财务回报,而全球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5%。

为了实现长期增长,创新的成功应当通过多种指标进行衡量,而不局限于投资回报率。例如,小米设立了一系列员工激励项目来嘉奖创新成果,其中就包括 “小米百万美金技术大奖”,每年评选出一个优秀的内部工程项目并奖励一百万美元,以表彰其卓越的技术和工程能力,以及对业务的积极影响。2022年,雷军将这一大奖颁发给小米的CyberDog铁蛋仿生机器人团队,因为该项目成功整合了集团的多项研发成果,所呈现的新技术还能被应用于其他核心产品。这是有效利用激励措施推动重大创新的一个优秀范例。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正面临着增长阵痛。尽管公司提出了丰厚的股权激励机制,但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指标仍依赖于新IP的数量和产品线的短期销量。这样做的结果是,泡泡玛特拥有庞大冗杂的产品组合,尽管连续多年呈现指数级增长,其主品牌资产却没有得到提升。

启示: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认可创新成果,同时还要避免过度关注短期财务回报。

3. 以长期愿景指导快速创新

快速原型和迭代是一种常见的创新手段,但与此同时,过去失败的创新尝试和长期规划流程的不足也可能阻碍创新。我们的报告结果显示,3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使用快速原型和迭代的手段进行创新,而全球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仅为19%。

但是,在40%的中国企业,过去的失败尝试影响了其对未来创新项目的投入,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比例仅为28%。此外,40%的中国受访者还表示其公司缺乏长期规划流程 (相较全球受访者的38%)。

资生堂为我们展示了企业该如何平衡强大品牌愿景和快速创新周期。在与铂慧的访谈中,资生堂中国事业创新投资室高级副总裁周涛声 (Carol Zhou)表示:

“如果想要真正在市场上立足,品牌必须对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做出清晰的定义……资生堂之所以可以走到今天,我们的’匠人精神’是关键。

“我们不会盲目追赶市场潮流,而是想着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打磨得更好。因此,我们虽然不是时刻都在趋势最前沿,但找到了正确的节奏,才能铸成长久不衰的经典品牌。”

启示:企业应当通过明确愿景和长期规划来指引创新,同时基于清晰的战略路线图来实施快速原型和迭代,以打造可实现长期和短期目标的产品。

4. 将消费者洞察作为创新基础

打造差异化创新和发现新兴细分品类是让企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方式。但令我们意外的是,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而忽视消费者需求的问题普遍存在。40%的中国企业倾向于密切关注竞争对手活动 (相较于全球受访者的29%)。

但这通常以忽视消费者需求为代价,52%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的一大创新阻碍是过少关注消费者需求,而在全球受访者种这一比例仅为37%。

企业必须在内部形成一种专注于消费者洞察的思维模式,鼓励市场研究、数据分析和用户测试,以发掘客户的切实需求。这样一来,品牌就能打造真正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耐克在这个方面是尤为成功的典范。耐克始终关注运动员的需求,以此推动自身的创新。正如其CEO Mark Parker所说:

“我们的成功源自对创新和卓越设计的承诺。对我们来说,这离不开对运动员的高度关注和深刻理解,以及从他们那里获取的宝贵洞见。因此,我们将这些洞见转化为真正的创新。”

在中国,耐克积极部署本土化数字生态系统,与客户紧密互动并了解他们的需求。反过来,耐克从这些数字平台收集到的丰富数据也持续为其创新和增长提供驱动力。

启示:优先采用以人为本的方法积极关注客户需求,打造富有意义的非凡创新。

建立创新型组织

有一位创新领袖曾经告诉我们,创新不应该被部门化,而应该是全公司共同努力的成果。企业应该以明确的愿景为指导,在组织内部所有层面鼓励冒险、实验和协作。这有助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蓬勃发展的企业文化和DNA。

当今企业应如何有效推动创新?

  1. 强调始终关注消费者洞察的重要性,并为此部署相应的团队和架构;
  2. 确保对市场需求和机遇有全面的认知,涵盖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并战略性规划增长和创新举措;
  3. 构建包含多个阶段的长期战略路线图,设立相应的跨职能团队,并将具体行动在短期/年度计划中落实;
  4. 明确创新举措如何驱动企业使命,制定员工价值主张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5. 改变创新团队在组织内的工作方式,强化敏捷性和协作性。

结语

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投入多元化创新手段,推动高管参与,和打造组织层面的创新文化,企业便更有可能兼备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也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营收成果。

我们的研究显示,相比全球企业,中国企业更善于运用创新手段,但他们在打造长期韧性方面投入较少。对他们而言,缩小这一差距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推动富有意义且可持续的变革性增长。

点击下载全球报告《以创新建立企业韧性》

调研报告

以创新建立企业韧性

最成功的企业擅长利用创新能力提升组织韧性,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推动非凡增长。

面临愈加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韧性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成不变的业务模式将为企业带来危机。

创新能力对组织韧性的提升作用愈发显著。然而,大多企业都处于创新的初级阶段,仍未把握利用创新催动可持续营收增长的重要机遇。

那么,企业领袖如何带领组织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企业韧性呢?一个显著的挑战是,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往往被当作互为冲突的对立面,创新举措被视为成本中心,而组织韧性却有助于节流。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访问了横跨30多个行业的300位商业领袖,探索成功企业如何利用创新建立企业韧性。我们发现,这些组织更可能运用多元化的创新手段、拥有高管层支持,并努力推动可持续的变革。

兼具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的企业有两倍的更高可能性超额完成财务目标,以及三倍的更高可能性创造超过竞争对手的股东回报。

下载我们的全球调研报告,深入了解:

  • 财务表现最为成功的企业如何利用创新建立企业韧性
  • 阻碍企业创新的常见因素
  • 用于深化组织内部创新工作的最佳技巧
  • 如何运用Prophet铂慧以人为本的转型方法论™强化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

下载:
以创新建立企业韧性

*必填字段

感谢下载我们的报告。

caret-downcloseexternal-iconfacebook-logohamburgerinstagramlinkedinpauseplaythreads-icontwitterwechat-qrcodesina-weibo 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