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第二轮海外并购潮,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在三月初举行的两会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指出,中国政府会继续约束“疯狂”的对外投资热。为了“营造健康的海外投资环境并有效规避风险”,中国政府计划遏制房地产、酒店、娱乐等各项产业的对外投资热潮。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在报告“交易洞察-2017年中国交易生态”中指出,2017年,中国的对外并购势头放缓,但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收购交易记录则创历史新高。

此外,在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的当下,中国企业的并购策略在产业和领域上也进行了转变:中国的对外并购曾围绕原材料和能源行业展开(即第一轮海外并购热潮),然而,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并购策略则将重点转移到了获取新科技和通过收购国外品牌、进入西方市场而扩大市场规模。相应的,这促进了消费者导向的中国市场的增长,即第二轮海外并购热潮,此领域在2013-2015年间产额翻倍、达到了一万五千亿。

中国的对外并购策略在2017年进行了重心战略转移,并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然而问题是,对于如何整合、运营与管理这些品牌和消费者业务,中国企业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企业并购品牌化资产的三个要点

我们认为,在第二轮海外并购浪潮中,收购国外品牌化资产的中国企业应注意以下三个基本要点:

1. 不仅应关注收购对象的价格,要明确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品牌可以代表所收购资产50%以上的价值。尽管买卖双方都拥有律师、银行家和顾问团队,他们都能从资产角度了解这一动态,但中国收购企业方需要充分认可这些价值驱动因素,包括新市场准入,与高价值市场建立联系,以及定价权。

各个驱动因素都会对整合和并购后的业务增长产生不同影响。例如,收购公司可以利用此次并购实现自身业务和品牌的转型,例如联想将Thinkpad的品牌资产从IBM剥离并注入联想自身。但是这些机遇可能会被彻底的误解和错失。因为缺乏在消费者洞察、战略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体验方面的直接经验,中方管理人员经常被迫采取“不干预政策”,他们不愿冒然进入非专业所长的领域。

要克服这种技能上的欠缺,中国收购者需要迅速建立关于品牌资产价值背后的驱动因素的实用知识。为什么它与市场之中的消费者具有相关性?是什么驱动着消费者做出选择?其战略性品牌资产是什么?增长点又在何处?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应当与新同事们进行交流,深入研究消费者与品牌数据,并对消费者进行访问或对顾客进行观察。

2. 成为整合的给予方,而非获取者。

企业并购(尤其是大规模跨国交易)总是有得有失。最成功的交易会遵循严密的价值创造逻辑,整合方式有严格的规定,收购方也会明确知晓其所收购的资产和团队将会获得哪些价值。这一现象在科技领域(例如思科和甲骨文)尤为突出,《哈佛商业评论》称之为“提供成长资本的智者”。仅仅明确所收购资产的真正价值尚不足够,参与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需要在交易后的价值交换中找到平衡。

在“给予”和“获取”之间寻找平衡会非常困难,对于那些希望充分整合被并购业务的企业来说尤为如此。然而,不论交易后的整合计划如何,为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中国企业需要以开放的运营方式拥抱自己的新伙伴,与其共享知识并赋予其新的能力,实现增长。

为了能够在并购过程中充分整合业务而非全盘照收,中国企业可以:

  • 发现并提拔经验娴熟的领导者——不管他们原本来自哪一方。
  • 将原本不透明的研发及开拓新市场的流程公开化,以吸引新的团队,甚至是新的客户。
  • 共享他们所积累的关于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丰富知识和资产。对于绝大多数的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如果不是他们的最大海外市场——就是他们排在首位考虑的市场之一。对于中国的决策者而言,职业人脉网络、深度的市场数据和对消费者细分市场的洞察是一笔价值极高的资产。因此,中国的并购者们不能止步于做一个资金的提供者,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本,在并购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通过对通用家电的收购,海尔为成为并购后的净给予者树立了榜样。海尔为收购通用家电的技术和品牌所支付的高价,原本可以借助整合公司运营来抵消。然而与之相反,他们改革为“去中心化”的、以速度、敏捷和自主为特色的专注于消费者的“网状”组织架构。

3. 要成为全球企业,首先要成为全球运营者。

对于长城汽车这种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而言,收购国外业务和品牌资产将会带来观念上的永久转变——从“中国第一”到“跨国企业”,这就需要采用新的战略和运营框架。

不管是B2C还是B2B,最具相关性和价值的国际企业很早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在全球几十乃至上百个市场中进行竞争,他们不能将某个本地运营模式简单地套用到其他地区。宝洁、宝马和伊莱克斯这样的企业会利用其全球洞察力、招募多样化的营销人才、创建灵活的管理框架,并采取能够解决“固定”与“灵活”以及“集约化”与“本地化”矛盾的治理模式。

三星的全球策略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在设立了全球设计与营销中心后,他们的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相关性才开始迅速提升。联想是另外一例。在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ThinkPad后,联想花费了数年与上百万的美金来提升他们的复杂而精细的营销、设计和品牌管理能力。他们之所以能够打造出价值不菲的全球产业链,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全球运营的格局和视野。


结语

在第二轮海外并购浪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大型的中国企业拥有资本,而西方能够提供优质业务和品牌,大规模海外并购活动就会不断发生。

观点

戴维阿克:三本经典品牌管理书籍推荐

回想起来,我对市场运营和品牌策略的思考深深受到三本书的影响。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和艾尔弗雷德·P·斯隆(Alfred Sloan)在相隔不到3年时间里相继发表了这几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籍。

彼得·德鲁克:《成效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市面上有关企业管理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在我看来,没有那一本能比得上彼得·德鲁克的《成果管理》。而且这本书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极具指导意义。德鲁克在书中提出,管理人员应该善于抓住机遇而不是总在埋头解决问题,并要依此来分配手头的资源。不过这种思路也令不少人仅仅把品牌管理视为短期收益的良方。

书中还认为管理人员的关键任务在于有能力识别团队的工作成效,并对此进行积极的管理。任何驱动成功的事物都能带来工作成绩,比如产品的主要负责人、资深技术人员或者有效的内部分工等等。在德鲁克看来,所有的企业大致可以划分为九种类型,比如说在意时下的商机的、更关注未来商机的、把管理层的威权摆在第一位的或是更尊重专业人才的等等。德鲁克指出,这九类企业在管理模式以及获取资源方面都各有特点。

很多年之后,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的BCG增长矩阵,不过是简化了德鲁克的以上观点。在《成效管理》中,德鲁克还提出公司的成功更取决于领导层,而不是竞争力,并提出任何管理岗位都应该是有期限的。正是受此启发,我提出品牌应该通过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新的品类,而不是一昧强调竞争这个看法。

德鲁克十分深刻地认识到了解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成效管理》以他的名句开宗明义地写道:商业的目的是创造出消费者。他还提醒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标顾客和非目标顾客,思考究竟哪些商品、服务、活动正打算赢得他们的金钱和注

在德鲁克看来,市场营销并不仅仅意味着销售额,而是借用对市场和分众的调研,最终能够对整个产品设计产生影响。

品牌管理也不仅仅就是向人们宣传某某产品可以节约你的时间或者令人更显尊贵。和大多数商业战略师相比,德鲁克真正理解了消费者的力量及这个群体的复杂性。

在上世纪90年代,我获邀参加可口可乐公司内部的放松营会。同行者有该公司最具权力的三名高管和六位品牌管理大师,其中就包括德鲁克。他在途中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对正崭露头角的饮料市场的看法,又对可口可乐公司应采取的市场战略给出建议,令当时所有人都大感佩服。德鲁克一生共写了39本书,一半和管理有关,另一半议题广泛,从经济学到日本艺术都包含在内。可以说,他单凭一己之力推进了管理实践的发展。

西奥多·莱维特:《营销创新》

接下来要谈的这本书改变了高管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公司。西奥多·莱维特在《营销创新》中提出的观点延续了此前他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名篇《营销短视症》。

莱维特认为,当企业只把自己视为产品制造者而不是顾客的服务者时,它就会错过增长机遇甚至有面临衰退的风险。

基于此,莱维特建议公司应该通过提高消费者的价值链来拓展自己对商业的思考。依照这个观点,铁路公司应把自己视为交通行业,石油公司则是能源行业,而电影公司则属于娱乐行业。拓宽商业视野能极大地影响对商业战术的思考,并促进更多创新和创造更多盈余。正是受此启发,当思考商业策略或者提炼品牌价值时,我会更注重产品的价值定位,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实用性。

如果市场营销领域有诺贝尔奖,我一定会提名莱维特。他的洞见深刻地改变了这个行业,其影响力超过他的任何一位同行。我曾经在哈佛校园撞见过莱维特。那时我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教授,满脑子想的是定量研究。莱维特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坐坐,花了一个小时讨论我(非常无趣)的研究以及想要听听根本还没什么头绪的我,谈谈自己对未来市场营销的看法。莱维特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赞叹的人物。

艾尔弗雷德·P·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从1917年到1956年,斯隆一直是通用汽车的高级管理人员。他的回忆录《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记述了一些影响他职业生涯的关键决定,如今读来都极具参考性而且十分有趣。和当今通用公司的某些高层不同,斯隆有能力策划出十分精彩的品牌策略。比方说,他依照价格、目标市场以及外观设计的不同划分出通用这一品牌的层级。这种层级的现代版本就是:从雪佛兰、庞蒂克、奥斯莫比尔(已停产)到别克以及凯迪拉克。斯隆提出的口号就是“无论预算或需求,你都能在通用找到一款满意的车。”

对斯隆而言,公司的创造性就是令各个部门能自主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他曾经说过:“没有哪个部门的责任应该是受到限制的。”同时,他借用一系列的管理工具推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资源优化。在管理创新以及改变市场方面,他具有开创性及指导性的地位。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管理之父”。


结语

这三本先后写于近半世纪前的书以及他们的作者深刻地影响了品牌管理以及现代的管理。他们的洞见到如今仍毫不过时,值得后人一读再读。

观点

数字颠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挑战

“数字颠覆”(Digital Disruption)毫无疑问地成了最新的网络流行语。早在五六年前,我们就已听说过“数字化策略”和后来的“数字化转型”,然而似乎只有为数不多的行业真正在试水这些新动向。随着消费者对科技越来越熟悉与敏感,消费品、医疗保健、媒体和旅游等领域正努力朝数字化转型,以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公司也通过拥抱新技术在商业效益上收获颇丰。

然而在绝大多数领域,企业对于采取重大举措发展数字化策略却略显瞻前顾后。大家都在一旁伺机观望,看行业里哪些公司率先“试水”。尽管诸如首席信息官、首席市场官等先行者已行动起来带领公司尝试转变,然而对于大多数决策团队而言,数字化进程的前景依然是个前途未明的新兴事物——它看起来是大势所趋,但趋势并不就等于现实。

如今,几乎所有领域都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冲击,连航空、化工、能源、物流和制造业这些传统行业也毫不例外。没有企业能再置身事外冷眼观望,企图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再决定是否要采取数字化策略。

数字颠覆

数字化浪潮对各行各业带来广泛冲击,从消费者行为到决策层行为,从供应链到市场营销部门,它的影响深入到商业的方方面面。我们尤其在以下四个领域观察到数字化浪潮带来的重大突破:

1. 消费者和消费行为

不同背景、地区和文化的消费者变得更加数字化,他们的消费期望与行为亦随之改变。比如在中国,每个手机用户每天平均会花4个小时在微信上(微信在2017Prophet铂慧中国品牌相关性指数™中高居第二)。更多的线下/实体交易被转移至线上进行,更多的交易和行为数据可被采集,对消费者的认知将会更丰富全面。然而,根据Altimeter2017数字化转型情况的报告,仅不到半数的企业会花费资源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及员工的需求和行为。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数字技术使企业通过全新的方式创造价值,驱使产业模式实现转变。各行各业的公司,包括我们的客户施耐德电气,都已通过数字化方式与客户建立更深厚的品牌关系。价值定位原则也被重新定义: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快以及为谁而做,这一切都将改变。而随之一同变化的,是它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3. 大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能力 

即使在传统的“非数字化”行业里,我们也观察到公司内部流程,从市场营销和生产制造到人力资源和后勤办公,各个部门职能借由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变革从而更富竞争力。自动化技术既解放了员工的双手与头脑,使其得以投入新的任务之中,也要求员工习得相应的新技能,企业也需相应调整自身等文化建设。行业内领头羊和落后者的差别就在于企业如何顺应时代提升自身文化水平与实力。

4. 产业生态系统、商业模式和竞争结构

我们还观察到,那些长久以来甚至拖延甚至消耗企业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矛盾在数字化进程中被完全消除。与客户协同合作并持续地向客户传递企业价值从未像今天这般简单。得益于更高度的数字化进程,企业合并、收购和联合也可更快地产生协同效用。

产业如何升级

鉴于上述几点数字变革带来的影响,商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已如箭在弦上。客户,员工以及市场对企业的期望值比以往更高,企业必须有更全面系统的应对解决方案来保持增长。

进行真正的数字化转型(策略,流程,产品等)是我们称之为“企业升级”的途径。企业升级可以使公司对客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认识,重构其对自身定位的抱负,利用数字化转变其商业关键核心,使得公司快速增长,改进绩效,扩大影响和提高估值。

要实现升级,企业必须在以下三个职能领域的其中一个(或更多)中实现数字化转型:

1. 战略性市场营销与客户策略

使用数字技术改善品牌塑造和管理,以数据作为驱动制定策略,吸引客户。

2. 产品与服务创新

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新型产品与服务(或重新定义现有的产品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3. 企业自身

企业需设计不同的盈利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新的生态体系,采用灵活高效的办公流程,塑造公司文化和提高实力,以实现在当下新形势新时代里的增长。一个企业外在的转型需要内部的革新升级,在我们的Altimeter2017数字化转型情况报告里,涵盖了其中多项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能力与将会面临的挑战。


结语

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时代。投身数字化变革不仅需要非凡的勇气,还需要为客户与自身品牌创造突破的壮志雄心。数字变革既不是敌人也不是威胁,它是既定的事实。我们需要敞开双臂迎接数字化变革,在这个时代更好地生存、蓬勃地发展。

您的行业是否正受到数字化变革的影响?您的企业是否已决定不再被动观望,准备寻求数字化转型?请联系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协助您实现企业升级。

观点

如何靠品牌的持续相关性赢得客户

不知您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些品牌在我们不经意间已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缝对接,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直到什么事情出了岔子,比如Waze交通导航系统没能成功检测到路途中有处大型道路施工,或者Netflix猜到您可能喜欢《欢乐再满屋》。

Prophet铂慧明白这是因为,当我们付费交易时,我们所购买的不仅仅只是某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它们而是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说的持续相关性品牌。

鉴于目前品牌塑造的状况,企业要达到如上所述的与人们生活如此紧密的相关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如今的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理性,对品牌的期望值在持续提高。其次,新技术又进一步地影响着人们的期望值,从手机到穿戴设备甚至智能家居,人们可以通过全新的方式感知品牌,与之互动。因此,如果企业不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更新升级,就很有可能在科技浪潮中被遗忘。

什么是拥有持续相关性的品牌?

保持品牌的持续相关性,能让企业吸引客户、提供惊喜、与客户产生联结。要做到这点,企业得一直活在当下,不懈寻求新方式取悦客户、传递品牌信息,竭尽所能赢得和维持客户的忠诚与粘性。这一切都意味着它们需要勇于挑战现状,并敢于创新。

这样的品牌不会被动地守株待兔,而是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去分享并参与客户的生活。他们利用科技使企业变得更加人性化,打造全新体验让人们参与其中,丰富生活。比如,耐克曾经的品牌形象是鲜亮的产品、五彩缤纷的广告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运动员。而如今,它是一个活力四射、充满各种“真实生活”体验的生态体系。它的Nike+社区就是个不断壮大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可以得到耐克教练的专业指导,与无数其他运动员、训练俱乐部建立起联系,甚至与苹果、Headspace和ClassPass这样的企业建立宝贵的合作关系。

Nike的品牌相关性有着无限潜力,只有少数品牌能与之匹肩。正因为此,在我们的Prophet铂慧品牌相关性指数™中,耐克在每一个调研市场中都高居前位。

如何打造品牌相关性?

打造一个具备持续相关性的品牌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企业必须战略性地制定一个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品牌价值。这是唯一对企业内外对都带来激励与启发的方式;第二,企业需要通过真实的品牌体验吸引客户;最后,企业需要通过自身文化、实力和员工参与程度获取能量,并散发魅力,感染外界。

企业要保持持续的品牌相关性,必须做到:

1.拥有明确的使命感

他们不仅有着清晰的自我认知与精准的品牌定位,更重要的是有着明确的公司宗旨和一份使命感。这些品牌以战略性宗旨为核心,创造共同价值观,将企业的商业资源与抱负和客户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以星巴克为例,它当然是在贩售咖啡,但人们热爱星巴克却是因为它背后所承载的广阔的意义:它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正如星巴克的承诺:每人,每杯,每个社区,每一次。

乐高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那讨人喜欢的标志性小方块和品牌所代表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不仅出现在实体零售领域和数字企业,甚至被搬上了大银幕。但它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服务着同一个使命,且这个使命尤其深得家长们的心,那就是:乐高一直坚持启迪智慧,打造明日栋梁。

当然,这些企业有自身的品牌定位。但使他们有别于普通企业、脱颖而出的是,这些公司不将品牌定位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只关乎企业收益的方法,他们理解的品牌使命是灵活变通且充满参与性的,是那些喝咖啡的客户和玩玩具的大人小孩定义了他们的品牌。这共同的使命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了联结的土壤,让客户和员工的每一次接触都产生出远超交易本身的意义。

这不仅能鼓励创新与发展,也使企业不断激发、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2.创造超个性化体验

持续相关性企业能发掘无限可能性,吸引客户参与到真实的品牌体验之中。企业能不间断地、实时参与客户的互动和连接;有能力预测、适应并回应客户的生活动向,并因此创造出超个体化产品服务;依托数据信息更多地参与客户的生活,加深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产品体验;让科技与智能做到更加以人为本,并最终让彼此间每一次的互动都更有力地传递企业信息,扩大商业影响。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提供如此强大而有力的产品体验,是因为他们深谙产品服务在新时代的飞速演变,那种非此即彼二选一的商业时代已经成为过往。如今的产品与服务需要既说服客户的头脑与理智,也同时打动他们的心灵与情感,既摆得出数据也讲得好故事,策略与情怀双管齐下。

比如迪士尼应用高科技技术,让游客只需佩戴魔术手环就可自由出入酒定房间,与白雪公主互动交友,甚至完成付款,让人们仿佛置身一个真实的魔法世界。再比如音乐流媒体服务平台Spotify,它的能力更是令人咋舌:既能让您享受Uber快车服务时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也能在Tinder和Bumble这类交友软件上通过音乐品味找到与您匹配的对象,甚至为您制作出个性化的音乐播放列表,里面是您从未听过但一听就会爱上的歌。

能够提供这类产品服务体验的品牌与企业,往往其客户忠诚度和粘度都非常高。当三星电子公司因潜在风险大批召回市场上的盖乐世Note手机时,许多专家曾预测三星会因此流失大批客户。然而随着新款手机上市,三星电子再次强势回归。因为其智能手表、平板电脑以及越来越抢眼的虚拟现实等不同设备与应用的卓越性能深得客户青睐。

3.源源不断的内部力量

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品牌相关性,不是靠一个市场营销团队来管理维持的。他们的驱动力来自于企业文化,实力与参与度。高度的凝聚力与拥有一致的目标是这些企业鼓励创新改变,激励并赋能不同部门和职位的员工的关键,让企业有自生发展的驱动力与能动性,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公司宗旨。

这样的企业驱动创新,将新理念新想法迅速转变为可执行的现实,实践多样性思维,客户至上,协同合作和灵活机动。

拿Chick-fil-A为例,这个快速增长的连锁快餐品牌致力于创造良好氛围,以礼貌和尊重的态度为客户提供美味的食物,旨在为每一个客户带来正能量。毫无悬念,Chick-fil-A在我们的品牌相关性指数™排行榜的信任度、稳定性和优于同行的产品方面都得分甚高。从层层把关通过考核的创新型厨师,到积极活跃的加盟商,再到矜矜业业的兼职工人,Chick-fil-A的真挚与热情和它美味吮指的鸡肉一样,是吸引客户最重要的招牌。

在Prophet铂慧美国品牌相关性指数™排行榜中,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唯一一进入前50的航空公司。它同样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卓越的出行体验,公司承诺精益求精,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热情、友善、尊重,还带有其标志性的幽默感,致胜法宝正是企业对员工投以同样的关怀与承诺。从售票代理、行李搬运员到航班机长,每一个乘客都可以从西南航空公司的职员身上感受到不同于其他航空公司的亲切感。


结语

拥有持续相关性企业是不断成长、蓬勃向上的企业。他们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举足若轻的角色,并不断努力试图做得更好。他们以公司使命与宗旨作为引领方向,对外吸引客户参与真实的互动、体验品牌魅力,对内通过塑造企业文化、调动公司前进发展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吸纳新知,保持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他们不懈努力,吸引新客户,自我创新,步履不停,以更好地适应未来。

观点

戴维·阿克新书: 讲好一个招牌故事

讲好招牌故事,意味着要找到一种有效以及恰当的呈现方式,并使它们持续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戴维·阿克的新书 —《讲好一个招牌故事》(Creating Signature Stories)提出的观点,主要受到了三种趋势的影响:

  • 传播战略性信息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 传播战略性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 故事成为传播战略性信息的有力新手段

要传播战略性信息,需要运用故事的力量

不论公司内外,战略性信息的传播都在变得史无前例的重要。从内部而言,员工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工作的意义,他们会不断自问“为什么我要做这份工作”。要回答这个问题,公司需要向员工传达公司的价值、文化、客户价值主张以及公司策略。对外而言,越来越多的顾客愿意、有时甚至迫切地希望能与自己尊重并共享相同价值理念的品牌建立起某种关系。而要培育或者维护这种关系,我们离不开战略性信息。

为什么传播战略性信息是件困难的事?

这主要是因为客户以及员工对品牌传播的信息不感兴趣,所以常常将其拒之门外。就算他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信息,也通常认为它们不够真实以及缺乏可信度。何况,当今的消费者有条件接触到充分的信息,并能跨越时空限制轻松进行人际交往,因此,要赢得这群见多识广的消费者的青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什么故事比事实更有传播力?

考虑到品牌传播的困难,认识到品牌故事的影响力要比事实大得多就变得很重要。许许多多的研究已经证明,在面对容易分心、兴致乏乏,身处于信息爆炸世代的消费者时,故事有力量穿透上述障碍,引起人们注意并沉浸其中,从而改变大家的观念或令他们获得激励,留下深刻印象。当人们听到“让我告诉你一个故事”这句话时,精神总会为之一振。所以,如果你想告诉人们某些事实,最好的办法是讲一个包含这些关键信息的故事。

故事实例:Nordstrom的诚意

想想Nordstrom那个经典的故事吧,它完美地展现了这个公司如何注重员工的能动性以及把客户的利益摆在第一。(注:Nordstrom,美国高档连锁百货商店。)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名客人走近进它位于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市的门店,要求“退回”两个坏掉的雪地胎。

真是个令人尴尬的局面!Nordstrom从来没有售卖过轮胎,只不过它的店铺地址前身是个轮胎店罢了。但是,当时的销售员——尽管他只是个上了几星期班的新员工,已经毫不犹豫地决定了自己该怎么做。他立刻收下坏掉的轮胎,并且按照顾客要求的金额支付了退款。这个故事自此传扬开来,直到今天仍令人津津乐道,这都是因为它是如此简单,又如此真实。

如何创造既动听又可信的战略性信息

我的看法是,要通过“招牌故事”,以故事的力量来传播战略性消息。也就是说,要把战略性信息放在一个引人入胜及令人信服的故事中。招牌故事并不仅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而是要能以传播信息的方式善用事实。招牌故事也和战术信息不同,因为它从更长远的眼光出发,传达了品牌视野、公司价值及文化、商业策略以及价值定位。


结语

传播战略性信息的挑战在于,创造出招牌故事,并有计划地在公司内外进行传播。讲好招牌故事,意味着要找到一种有效以及恰当的呈现方式,并使它们持续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它要求一个公司拥有注重故事讲述的员工、文化以及运作机制。

观点

如何用科技抓住中国95后消费者的心,並打造品牌相关性

中国大概有2.5亿“95后”消费者,他们影响力巨大,是企业和市场营销竞相争取的消费群体。企业总想利用科技,借助虚拟现实(VR)、机器人或者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来“套近乎”。事实上,Prophet铂慧的研究发现,想要赢得“95后”的心,没那么简单。

与之前的消费者不同,“95后”从小就生活在数码世界 ,但市场营销的核心并没有变 – “95后”仍然会被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所吸引。这些品牌知道如何抓住痛点,满足他们的深层需求。换言之,关键不仅在于科技,还在于如何利用科技解决诉求。因此,我们认为要想抓住“95后”的心需要了解他们的四大“心思”。

95后营销关键点一:我渴望身心平衡的优质生活

“95后”喜欢购物,但更看重身心平衡。据英敏特(Mintel)研究,67%的消费者愿意花钱“减压”。和上一年相比,跑步设备和跑鞋支出分别增加了27%和60%。运动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比如追踪健身状况的穿戴设备及GPS系统,或者识别食物成分和计算卡路里的二维码。

优质生活也是“95后”的一大追求。例如,美的在厨房家电中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让年轻人享受健康烹饪和健康美食。京东方发布的“BOE 画屏”让用户轻松下载世界级艺术品的图片,并在屏幕上展示,从而打造出愉悦的家居氛围。

95后营销关键点二:我活在当下,享受个性化即时体验

“95后”渴望享受当下,认为“当下”和“未来”同样重要。在这群人眼中,此时此刻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宏伟计划及野心不相上下。

他们希望品牌都能迅速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一代的消费者比前人更加冲动,也愿意为快递花更多的钱。据埃森哲(Accenture)调查,34%的“95后”希望快递即日送达,27%的受访者希望下单后半日送达。亚马逊Alexa在美国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未来有更多中国公司会为中国年轻人推出智能机器人,以打造省时高效、享受当下的生活。而对于大众点评、携程、滴滴出行及网易云音乐等商家来说,聊天机器人或语音聊天功能将带来更多的想象。

宜家在“Prophet铂慧品牌相关性50强 ”榜上有名。近十年来,宜家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品牌概念店,在中国发展尤为迅速。为了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宜家不断探索新的购物体验。这些概念店店面较小,紧靠市中心。在这里,年轻人能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打卡拍照,并即时分享。通过二维码扫描,他们能直接通过手机下单,选择送货上门及安装服务。

95后营销关键点三:我活在‘女力时代’

无论在家庭、工作还是运动,“95后”中国女性都在不断挑战性别刻板印象,而科技正助力女力的崛起。

阿迪达斯在“Prophet铂慧品牌相关性50强”榜上有名。它通过完整的产品线、科技手段、APP和以女性为核心的实体店来抓住年轻女性的心。例如,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起#mygirls宣传活动,展现年轻女性组团运动的乐趣。还有美柚,原本只是协助女性记录生理期的APP,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合时尚、理财、孕事等的交流社区。

95后营销关键点四:我渴望生命有目标、有深度、有交流

95后期望品牌不但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同时也要造福身边的社群。他们期待品牌如同自己的梦想一般,能引领自己往前走走。他们渴望找到值得信赖的品牌。

例如,腾讯QQ“全城助力”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的年龄模拟技术帮助寻找失踪儿童。该技术准确率高达99.8%,处理的案例近300件,其中成功找回176人,赢得了广泛的称赞。

这个群体也渴望生命具有意义。作为年轻的职场人,他们也期望通过工作来创造改变。通过设立更远大的目标,公司能激发这群职场新人的潜力,继而创造出更有意义的科技手段以及更具创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双赢局面会带来什么?答案是:干劲十足的员工和更高效的生产力。


结语

要吸引“95后”,品牌必须首先了解“95后”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得到“95后”消费者的认可。总之,如果品牌想要真正与“95后”建立起联系,那它需要具备以下特质:

  • 品牌需要洞察客户的深层需要,并借用AI、VR、AR等科技手段打造出高度个性化、具备高度相关性的用户体验
  • 品牌要懂得提炼有深度的产品理念,并借用科技手段使得社会从中受益
  • 运用科技提供即时、流畅的解决方案
  • 运用科技,增进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为客户打造健康、舒心生活
caret-downcloseexternal-iconfacebook-logohamburgerinstagramlinkedinpauseplaythreads-icontwitterwechat-qrcodesina-weibo 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