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通过战略能力建设构筑未来韧性:对话新航工程公司CEO

「非凡增长领袖」系列专访聚焦于全球市场的远见领袖,他们助力企业推动非凡增长——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且务实可行的高影响力增长模式,推动组织更高效、更卓越、更持久地加速发展。

Chin Yau Seng 先生是新航工程公司(SIA Engineering Company,以下简称 SIAEC)的首席执行官。他于 2023 年 6 月加入公司,担任候任首席执行官,并于同年 10 月正式就任。

在与 Chin 先生的对话中,我们深入探讨了 SIAEC 如何借助战略性的能力建设,为企业锻造面向未来的组织韧性。随着航空业的持续演进,SIAEC 正不断拓展其技术实力,投入员工成长,并培育持续改进的文化。通过将内部文化与长期增长目标对齐,并积极拥抱创新,SIAEC 致力于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中保持韧性、相关性和竞争力。

在您的组织中,如何定义“增长”?

Chin:作为一家航空维修(MRO)企业,我们为航空公司提供维护、修理与大修服务。要实现成功,我们必须持续适应全球商用航空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近几年中,必须以高度灵活性应对层出不穷的供应链挑战。对 SIAEC 而言,增长意味着扩展能力以保持相关性,并通过规模化来维持竞争力。

在追求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持续投资于技术能力和基础设施,也高度重视通过“软件”——即员工、流程,以及对质量与安全的坚定承诺——为业务注入更多价值。

飞机与发动机技术正在不断演进,并受到高油价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因素的驱动。通过积极拓展我们在新一代平台(包括新机型、发动机及其组件)上的能力,我们不仅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增强了企业应对未来的韧性。同时,我们同样关注旧平台所带来的业务机会,因为飞机和发动机往往具备较长的生命周期。

此外,投资于员工,确保他们掌握运用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技能与工具,也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             

能否进一步谈谈为什么投资员工如此重要?

Chin有些企业将增长狭义理解为客户群、收入与利润来源的扩展。尽管这些是增长的重要指标,但我们绝不能忽略提升自身能力与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员工如何看待自身职责,以及他们对待工作与业务的态度,将直接决定组织的健康与企业的成功。

除了支持并鼓励员工拥抱数字化解决方案、从数据中获取更深洞察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培育一种学习、协作、创新乃至创业的文化,并让这种文化在组织内部生根发芽。

在我们推动的一项举措中,我们与 Prophet 铂慧合作开发并实施了“持续改进” (Continuous Improvement) 文化转型项目,旨在激励员工、凝聚共识,共同追求持续改进目标。该计划帮助员工释放潜力,培养“测试与学习”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将这些行为、习惯和行动真正融入 SIAEC 的日常运营。在我们的行业中,如果忽视对员工的投入,企业必将落后。

面对复杂商业环境,SIAEC如何应对挑战?

Chin:客户对我们的服务需求与航空业的整体表现紧密相关,这使我们自然暴露于经济、地缘政治等宏观风险之中。尽管许多风险超出我们控制范围,但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必须提前布局,聚焦可控因素,并评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来增强韧性。

例如,新冠疫情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促使我们变得更加敏捷和适应性强。疫情后,许多飞机零部件的供应链依然受扰,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应对,这将带来显著的业务影响。比如,在飞机定检时,某些零件缺失可能会大幅延长停场时间,从而导致机会成本增加、人力部署低效以及客户不满。为增强对这类情形的掌控力,我们正在推行新的企业运营系统(EOS),以提升灵活性、数据利用与流程效率。

此外,我们正积极将业务拓展至新加坡以外地区,扩大能力组合,以减少对特定飞机或发动机平台的过度依赖。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们倡导协作与“测试与学习”的文化,鼓励并赋能员工主动行动,在日常工作中探索可行解决方案或优化措施,并持续寻求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这是我们打造敏捷员工队伍的策略之一,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新挑战,并在行业变化中识别新机遇。

除了外部挑战,SIAEC如何应对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Chin:尽管全球航空业仍面临阻力,但整体仍保持上升态势。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持续推动旅行需求,使航线维修 (Line Maintenance)1 为关键增长领域。在东南亚之外,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以及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都展现出长期的航线维修增长潜力,这些区域航班密集、市场容量大。

我们正积极推进地域多元化战略,以扩大业务覆盖与客户基础。以基地维修 (Base Maintenance)2 为例,我们正在马来西亚推进两个大型机库项目,并积极拓展菲律宾克拉克基地机库的客户群。

正如之前提到的,我们也在不断扩展新一代平台的能力。拥抱新技术与创新对我们而言是零风险的选择,既能满足客户需求,也助力自身发展。我们还通过并购、与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及其他伙伴设立合资企业,引入新能力或扩大 MRO 产能,从而更灵活地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我们与劳斯莱斯 (Rolls-Royce) 和普惠 (Pratt & Whitney) 的合资企业正在不断扩大发动机维修产能与能力,并通过交叉销售深化客户关系、拓展合作网络。这不仅增强了我们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也确保我们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保持相关性。

在这些增长举措中,AI 扮演怎样的角色?

Chin: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 AI,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持续探索的领域。它是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的必然发展方向。然而,AI 的成功应用离不开结构化的实施策略。我们必须以严谨的方式推进 AI 整合,并培养一支掌握新技能、善于适应变化的员工队伍。归根结底,AI 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持续演进能力,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业务难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

Chin Yau Seng
新航工程公司首席执行官

Chin Yau Seng 先生现任新航工程公司首席执行官。他于2023年6月以候任首席执行官身份加入 SIAEC,并于同年10月正式接任该职。

在此之前,他担任新加坡航空货运高级副总裁,负责 SIA Cargo (原为新航全资子公司) 重新并入新航后的货运业务。更早之前,他出任 SIA Cargo 总裁。

Since joining BOE in December 2020, he has spearheaded the company’s transformation into an IoT leader, achieving key breakthroughs: 

  • Revamped BOE’s master brand architecture to reflect its IoT pivot, launching China’s first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sub-brand and shifting competition from scale-driven to value-driven.
  • Championed BOE’s “Empower IoT With Display” strategy through integrated campaigns, reinforcing its market leadership. 
  • Pioneered innovative initiatives like ‘Hello BOE’ exhibitions and China’s first tech-edutainment show, “BOE’s Wonder Lab of Worry Solutions,” boosting awareness and engagement among end consumers. 
  • Introduced microfilms and video-driven storytelling to humanize BOE’s brand, conveying “BOE is Always with You” through warmth and innovation. 

With over 20 years of brand and marketing leadership across China and APAC, Da Si has held executive roles at Motorola, AMD, and Amazon before joining BOE. 

他还曾担任胜安航空 (SilkAir) 及老虎航空控股 (Tiger Airways Holdings) 的首席执行官。在调任 SIA Cargo 之前,他在新航担任销售与市场高级副总裁。

Chin 持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属伦敦大学体系) 会计与金融学学士学位,以及运筹学硕士学位 (优异)。


术语表

1. 航线维修 (Line Maintenance):主要涉及飞机在地面或航班间隙的例行检查、维修和维护,包括机身清洗和客舱清洁,以及推回、拖曳和地面支持设备操作等停机坪技术服务。SIAEC 的航线维修业务覆盖全球 30 多个机场,包括新加坡。

2. 基地维修 (Base Maintenance):指比航线维修更为复杂的全面性维护工作,包括详细检查、维修、改装以及飞机结构和部件的翻新。这类工作通常在 SIAEC 的维修机库中进行。目前,SIAEC 在新加坡拥有6个机库,在菲律宾有3个,另有2个位于马来西亚的机库即将竣工。


结语

Prophet铂慧助力企业解锁非凡增长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且务实可行的高影响力增长模式,推动组织更高效、更卓越、更持久地加速发展。这要求企业在加速市场响应的同时,构建匹配的组织能力、文化基因与商业模式,从而在市场颠覆中砥砺前行,创造持久影响。

我们始终以消费者洞察与商业成果为根基,为企业制定精准聚焦、务实有效的增长战略。

观点

真正的AI转型源于文化,不是代码

Prophet铂慧的最新全球研究报告发现,企业对AI的使用普遍存在应用分散、部门割裂的问题,这不仅正在侵蚀员工信任,更使组织错失AI的颠覆性潜力。在本文中,我们为企业领导者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建议,助力企业实现变革。

本文英文版原文于2025年7月发布于《Chief Executor》杂志。

AI应当成为真正的增长引擎,而不仅仅是技术工具。

这要求企业在组织层面实现文化共识、领导力体系、战略规划、运营系统和人才梯队的高度协同。CEO应当从企业使命出发构建AI愿景,并赋能整个组织共同推进。

这一系统性思维正是当前转型实践中最稀缺的关键要素。

尽管AI应用正在全球范围以惊人的速度被普及,但实施过程往往呈现零敲碎打的状态。不同部门、团队和个人各自为政地尝试AI技术,寻求提升生产力、降低成本或减少外包依赖的机会。然而在战术执行层面之外,若要释放AI的变革性潜力,并创造实质性商业影响,企业必须将这些分散实践整合为更具目标性、以人为本的整体转型战略。

历史经验表明,每当技术颠覆时刻 (AI是最新的变革),企业必须首先驱动文化变革,才能实现由内而外的切实增长。

这能帮助企业建立必要的韧性,在面临全面颠覆时 (包括传统行为模式、技能体系、组织设计和运营模式等),才能实现顺利转型。

AI变革是全新的、快速的,并且仍在不断演进。为了更有目标性地实现AI转型,企业需要考虑的四大关键维度:

将AI战略与企业使命相联系

组织需要建立与企业使命、价值观、品牌和战略相统一的AI理念,绝不能仅将AI视为效率工具或创新举措。

铂慧的全球研究报告《以人为本的AI》对财富500强CEO及人事高管进行了访谈,探讨AI如何影响企业文化,以及领导者该采取哪些必要举措,将AI融入组织战略核心。在采访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观点:“AI不会改变我们做什么,只会改变我们怎么做。”  然而,却很少有企业能清晰定义这个“怎么做”如何体现他们的使命。正因如此,许多AI举措让人感到割裂,并会削弱战略清晰性和员工信任。

企业必须将AI战略与企业使命相联系,以此建立清晰的战略蓝图,推动员工参与。

当高管层从技术和文化双重维度阐明AI对组织的意义时,转型进程就能加速推进。AI由此与企业核心理念保持一致,放大企业价值观的同时,也使新技术的应用转变为共同使命,而非强制性任务。

重新构想人才战略

一味相信AI工具简单易用,或相关技能会自然发展,只会导致员工不堪重负、工具利用率低下,最终错失把握AI最大价值的机会。虽然我们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尝试AI工具,但要以文化为先导,组织就必须优化人才战略。

员工需要学会拥抱AI,提升自身潜能。

鼓励这一理念的企业不仅将获得财务上的优异表现,还将能吸引顶尖人才——他们将AI视为实现目标、激发创造力和促进成长的赋能工具。

拥抱全新运营模式

AI变革的重要目标是使其成为基础设施。随着AI对组织敏捷性和响应能力的提升,组织结构和流程也需要重新设计。当把AI融入运营流程时,企业将能创造更灵活的职位,并且在全组织范围内推动更快的决策。

对当今大多数企业而言,AI的变革力量之所以被削弱,是因为它被强行嫁接到过时的系统、工作流程和团队结构上。

僵化的层级制度和孤立的技术团队阻碍了AI的规模化应用和实际业务问题的解决。没有结构性变革,员工将无所适从,AI也将困在试点阶段而无法带来实际成果。

构建以人为本的清晰AI叙事

AI正在重塑人们的工作方式,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组织内情感联系的削弱。面对AI可能给自身岗位、存在价值以及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员工们深感焦虑。如果企业缺乏以文化为核心的清晰叙事,不确定性将会被放大。因此,高管亟需将AI定位为文化的赋能者,而非威胁者。

我们的研究发现,领先企业将强大的AI愿景与积极的组织文化结合在一起,他们鼓励员工探索,并支持他们的成长。

成功的高管努力保持清晰透明的沟通、建立信任,以此保护并提升人际体验,打造更具韧性且欣欣向荣的企业文化和生态。这样,AI就能被视为一个工具,帮助每个人聚焦有意义的工作,将员工与组织使命紧密连结,最终带来更强的员工归属感和驱动力。


结语

毫无疑问,AI将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而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以文化作为增长催化剂的组织。AI为人们带来了提升人类潜能的空前机遇——它将能帮助我们推动创新、增进福祉,并赋能优质组织的高速、优质增长。

观点

收并购品牌建设的三大战略原则建议

企业收并购不可忽视品牌建设,我们通过三个案例分享经验洞察。

近年来,许多亚洲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 (M&A) 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并购的成功不仅在于短期内的财务收益,更取决于如何有效整合新公司的运营和品牌资产。

无论是在并购期间还是新公司整合之后,通过制定清晰的品牌战略,高管层能够加深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凝聚力、清晰度和信任感,对新公司的全局业务成功有着显著影响。这在B2B领域尤其重要,2B企业的并购交易不仅涉及组织架构的改变重组,还包括产品、流程、人员和文化的变革。

在Prophet铂慧,我们与众多亚洲及全球企业合作,为复杂的并购交易提供品牌战略支持。我们从经验中总结出一些共通的成功因素,并在本文中通过三个独特的并购案例中的品牌建设,分享我们的洞察。

Seatrium:打造“海洋人民的聚集平台”

2023年,全球领先的两大海事企业——吉宝岸外与海事 (Keppel O&M) 和胜科海事 (Sembcorp Marine) 正式合并。面对行业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两家公司决定携手并进,共通开辟新的“航路”。我们发现,新公司可以通过阐述更强大的品牌使命来凸显差异化——“我们致力于让客户在今天蓬勃发展,同时创造一个更绿色、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为新公司精心设计了全新的视觉识别,象征着海事领域的创新浪潮。由客户创建的新名称“Seatrium”也围绕这一宗旨展开 (sea,海洋 + atrium,中庭)。

阅读案例:Seatrium

Vistra:从内到外奠定品类领袖地位

在EQT Private Equity Asia (前称BPEA EQT) 的投资下, Vistra (瑞致达) 和Tricor (卓佳) 进行合并,打造企业和基金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品牌。合并后的Vistra卓佳拥有丰富多元的业务组合,亟需进行全面的企业和品牌转型,以成为一个以使命为先的品牌。在项目过程中,铂慧与Vistra卓佳的员工和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共同深入探索品牌战略、视觉设计和企业文化开发,确保与那些践行、体验全新企业品牌和文化的利益相关者产生共鸣。

G7易流:用以人为本的品牌故事连接多元受众

另一个优秀的案例是G7易流,它由公路货运行业的两大物联网SaaS企业G7和E6科技合并而成。合并后,G7易流面临两大挑战:定义一个能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产生共鸣的全新使命,同时将两个公司原本过于复杂的产品组合进行合并精简。铂慧与新公司紧密合作,创建了一则人性化的品牌标语——“美好变化,现在发生”,以此来阐述G7 易流通过数字科技始终为行业参与者带来积极变化的承诺,同时我们为新公司梳理了品牌架构,使其清晰简明。

阅读案例:G7易流

收并购品牌建设的三项重要原则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推动这些成功转型的共同要素——坚定一致的品牌使命,以及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紧密联结。其中,强有力的品牌战略扮演了不可小觑的角色,揭示了三项重要原则:

1. 在并购项目的早期阶段采用品牌为先的思维

任何并购项目都必然涉及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以及商业模式和目标的转型。这必须以商业目标为锚点,由强大的品牌使命所牵引,并贯穿整个并购过程。

这里,以品牌引导的企业使命作为将商业目标转化为市场举措的战略基础,必须是由CEO所主导的重要议程,并从并购交易的初级阶段就开始实施,这样才能在组织内外激发动力和信心。缺乏品牌使命的牵引,可能阻碍协作,使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无法对齐,最终导致执行结果参差不齐。

G7易流的案例中,领导团队在并购的每个阶段都仔细考虑了会对品牌造成的影响,以便不同职能部门的高管都能够在共同目标下团结工作。这样一来,当涉及到为新公司打造新品牌时,战略重点已被清晰定义。在品牌发布时,从运营到人才团队的各个业务部门都已与营销和战略团队达成了明确的一致,对新品牌及其使命有了深刻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计划和执行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

2. 通过以人为本的品牌故事团结多元化的受众群体

并购项目往往会涉及拥有不同价值观和利益点,多层级且多元化的利益相关方群体,例如投资人、合作伙伴、员工、客户、政府和公众等等。新公司在明确品牌使命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有吸引力的品牌故事阐述其目标和愿景,以便将所有利益相关方团结在共同目标之下。以人为本的叙事方式有助于在利益相关生态系统中与有着不同视角和期望的多方受众产生共鸣。

Seatrium为例,尽管Seatrium的愿景是为海事和能源行业开辟新的“航路”,但它也致力于为员工、股东,乃至新加坡带来富有意义的积极改变。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文化和观点,我们结合了两家公司的优势,保留了它们独特的DNA。Seatrium的全新品牌使命以人、客户及其文化为核心,同时追求工程和执行的卓越性。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是企业在并购后取得成功的关键推动力。

除了在外部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外,强大的品牌故事还可以帮助协调组织冲突,并促进统一的组织文化。由于组织变革会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利用品牌故事制定完整的员工价值主张 (EVP) 和员工参与战略也至关重要。

3. 优化品牌架构以展现更多价值

各个企业自身的品牌和产品组合在并购后绝不应孤立存在,否则可能使客户产生混淆,使品牌价值被稀释。在新的品牌使命和定位的指导下,新公司必须明确品牌组合和架构战略,从而识别所需的全新产品和服务,或重新定义现有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这还将凸显商业模式和业务目标的变革与演进,以及为各利益相关方所带来的更多价值。

Vistra卓佳的案例中,随着并购和扩展,其品牌组合和子品牌的战略性梳理至关重要。通过对竞争对手和行业的深入分析,我们采用了基于品牌战略、以数据驱动的方法,创建了严谨的品牌组合决策树,以此为高管层提供了灵活易用的工具,来有效地管理所有子品牌。这帮助了Vistra卓佳打造了一个高度相关、可信且独特的品牌组合。


结语

采用品牌为先的思维模式、通过以人为本的品牌故事团结多元化受众群体、并优化品牌架构,是推动收并购成功走下去不可或缺的三大战略要素。

通过为并购后的新公司打造触动人心的强大品牌,企业可以在短期的财务和运营收益之外实现可持续的非凡增长。

观点

以人为本,企业实现成功转型的四大关键

我们的全球研究显示,亚洲地区的组织往往将技术革新和营收优化举措置于优先位置。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人本战略为何能推动企业转型的成功。

近期,Prophet铂慧委托Forrester Consulting进行了全球范围的企业高管调查研究,旨在探索高度成熟的组织如何以人为中心,利用变革管理方法制定企业转型举措、优化业务战略。我们发现,在战略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公司更有可能成功地推动业务转型。数据表明,这些组织实现20%或更高营收增长的可能性是其他组织的10倍。此外,他们在员工协作、股东价值、上市时间、开创性创新等多个绩效维度都表现出显著提升。

我们认为,坚持人本战略意味着企业必须在转型过程中优先考虑内外部人员、组织文化,并提升共情能力。研究证明,这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坚持人本战略的组织能够增强协作、提高股东价值并实现可持续的变革,从而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以强大韧性实现稳固增长。

拥抱以人为本的战略:企业成功转型的四大支柱

在亚太地区充满活力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时刻优化调整自身战略,才能实现长足的增长。我们的研究表明,推动长期革命性增长的关键在于战略侧重的转移,不再单纯从以运营和营收为导向,而是优先考虑客户和员工的需求与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四大关键维度,分析企业如何从多个方面拥抱以人为本的转型。

1. 更好地捕捉和预测客户需求以提升客户体验(CX)

我们的研究发现,高度成熟且以人为本的企业格外关注深化数据和分析能力,以此洞察消费者,改善客户体验(CX)。接近一半(44%)的高度成熟企业将这些转型价值驱动因素列为最重要的三大优先事项之一。

然而,对于亚太地区的公司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关注(54%)高于整体客户体验(30%)。

因此,亚洲企业有机会调整转型驱动因素,通过数据分析能力强化客户体验。

然而,中国已经有一些前沿企业将人本思维根植于核心商业战略。领先电动汽车品牌蔚来(NIO)便是一个出众的例子。该公司以以用户为先的运营模式为荣,始终专注于在客户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建立具有持久意义的愉悦体验。蔚来换电站服务是其推出的一项先进创新,用户能够选择更换电池来替代传统充电。为了确保最高的客户满意度,蔚来决定投入资金自行建造并运营充电站,而不是使用第三方供应商。蔚来总裁秦力宏就曾在受访时表示:“体现在报表上的可能是服务用户造成的亏损,但也完全可以解读为购买客户满意度的投入,而这个角度可能更准确。”

2. 将企业使命作为品牌和文化基石,提升员工和客户参与

使命不仅是一个流行词,它更是一种战略必要。拥有强大使命的企业将具备制胜优势。全球企业都开始意识到将品牌识别和组织文化基于明确使命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员工和客户。

我们的研究表示,全球范围内以人为本的公司中,56%坚信他们的组织文化将企业使命注入所做的一切(亚太地区为44%),这表明那些以明确使命驱动的公司往往在转型工作中成果显著。然而,许多亚洲企业虽然在商业表现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成功,却通常将以人为本的企业使命置于次要位置。此外,与全球同行相比,只有50%的亚洲企业强烈认为“社会”、“客户”和“社区”是非常重要的转型举措,而只有37%将“员工”列为重要优先事项。

这为亚太地区的企业带来了绝佳机会,通过定义清晰明确的使命,并将其应用于所有业务活动,企业的转型方法将更为有效。这不仅代表了更专注于消费者体验,还意味着将重点扩大到在内外部都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制定清晰的员工价值主张(EVP)和有效的员工参与计划,另员工信赖公司的使命至关重要。此外,企业必须考虑业务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才能推动更深远和可持续的影响。

新加坡科技公司Sea(Shopee的母公司)是将企业使命融入组织人本文化的优秀案例。Sea的企业使命是用科技提升生活,构建更加紧密的社区。随着其发展壮大,Sea致力于发展更广泛的数字生态系统,从而提升数字包容性,使各种无法取得相关服务的本地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例如,Shopee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它不但将电子商务扩张到了以往难以服务的地区,还帮助本地中小企业创业者取得成功。 Shopee 推出了各种培训项目和平台,如Shopee大学和Shopee卖家中心,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本地电子商务中心,通过多种方法积极支持本地社区加速数字化进程并发展本土业务。通过将使命为先的战略注入业务举措,Sea的企业使命得以打破边界,惠及包括消费者、小型企业、本地社区和员工的所有利益相关方。

3. 赋权C-level高管作为转型领导人

我们研究另一个发现的重要性则显而易见——当由C-level高管身体力行地引领转型时,转型议程最有可能取得成功和实质性结果。79%的以人为本的组织有C-level高管领导公司的转型议程,而这个数字在亚洲公司中只有70%。

以人为本的战略不仅是几句口号宣言,它应当在组织内部被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因此,对于亚太地区的企业来说,需要由C-level高管进行更直接实际的领导,进而推动关键转型倡议的顺利发展。

以平安为例,这家亚洲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的数字用户总数在过去五年内翻了三倍,零售客户的基数也翻了一番。平安于2013年将陈心颖 (Jessica Tan)任命为首席信息官,陈心颖于2018年晋升为联席CEO,她是平安业务转型的关键人物,使其由传统商业银行转变成为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数字化企业。陈心颖的管理思维强调创新和前瞻性的方法,带领平安推出了涵盖金融科技、健康科技和AI服务等领域的多种行业领先举措。在过去的十年内,平安投资了1000亿元人民币,并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再做出于此两倍的投资。如今,它在《福布斯全球2000》中排名第七,是亚洲最大的保险公司。

平安的例子证明了以身作则的C-level领袖所能带来的变革性潜力,强调了企业高管在推动人本转型和促进文化变革中的重要意义,他们将能帮助组织加深跨团队协作,从而使技术和创新蓬勃发展。

4. 在企业内外部建立品牌信任

在当下难以预测的经济形势中,通过强化品牌认知和消费者洞察来提高短期营收增长对组织的生存无疑至关重要。然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真正以人为本的转型,这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致力于在组织内外部建立品牌信任。

我们的研究表明,亚洲企业热衷于发展技术,而却弱化了人力资源发展和品牌信任方面的投资。事实上,全球范围内以人为本的企业中,有98%的公司正做出维护品牌信任的投资,而在亚太地区,只有85%的公司这样做。与以人为本的公司相比,亚洲企业在员工方面的投资也较少(亚洲企业81%,以人为本的企业98%)。

Gojek的例子体现了在社会影响和品牌信任方面做出坚定承诺的重要意义。即使面临股价暴跌的挑战,Gojek仍坚持瞻性的战略方法,持续投资于支持经济劣势的骑手和司机的举措,并对可持续目标维持承诺。比如,Gojek认识到许多司机希望获得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因此便不断更新他们的日常激励计划(如月度忠诚奖励计划),使司机能够获得更稳定和可持续的收入。通过展示对社区的强烈承诺,企业可以显著提高内部品牌忠诚度,建立外部信任,并在最动荡的经济风暴中保持坚定的韧性。


结语

亚太市场充满了机遇和变化,企业只有以使命为先且具备强大韧性,才能屹立不倒。组织战略必须从以运营和营收为导向转型到以客户和员工需求与体验为导向,积极贯彻上述四大维度,方能用以人为本的方法实现成功的业务转型。

观点

2023年品牌营销人必须关注的五大趋势

我们总结出帮助品牌实现非凡增长的五大营销趋势

2022年,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供应链断裂和疫情反复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尽管困难重重,许多品牌仍找到了创新的方法来适应后疫情时代。

展望2023年,不确定因素仍在持续,企业和营销人员将面临新的挑战。然而,品牌也有更多机会重新思考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并面向客户和员工坚持不懈地建立相关性。 

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营销人员在2023年应密切关注的五大趋势,以助您的企业更好地增长。 

1. CMO的职责持续扩大 

随着营销职能的演变,CMO及其团队的角色将从由创意为主导转向由数据所驱动。效果营销要求以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分析和洞见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并在恰当的时间接触到正确的受众。  

新技术的涌现为营销人员带来了诸多机会和挑战。然而,随着他们的营销技术栈 (MarTech Stack) 日益庞杂,营销人员必须不断精炼技能组合、加强分析能力,才能获得领先地位。

随着这一职责范围的扩大,市场营销和企业内的其他部门之间也需要更密切地合作。百威亚太首席营销官车祁认为,与销售团队的密切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如何通过制定更高层次的品牌使命,将其有效地对内传播,并以此激励员工,已成为当今企业的主要垗战。”

营销和销售团队要步调一致,明确共同的长期目标,并且充分意识到短期内需要应对的挑战。紧密合作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业务中的潜在挑战,如价格混乱、产品重叠、竞对压力等。

随着品牌更以客户为中心,营销部门也能持续提升消费者洞察的影响力,使其融入各个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以推动企业非凡增长。 

2. 打造使命为先的品牌 

无论所在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要求树立完善的ESG (环境、社会和治理) 战略。消费者、员工和投资者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标准,仅仅对ESG做出口头承诺已不再足够,企业必须明确贯彻突出这些价值的切实政策和措施。

消费者也越来越欣赏勇于在他们所关注的议题上表明立场的公司。爱德曼的数据显示,86%的消费者希望企业CEO能够就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在企业内部,员工也希望寻找与他们价值观相一致的雇主,而投资者则愿意向优先发展ESG战略的公司投入大额资金。

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努力打造以使命为导向的品牌,将远大的愿景转化为务实的战略,以此为更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著名消费电子品牌华硕是可持续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先驱,始终积极拥抱ESG理念。为了进一步巩固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华硕坚持探索如何使ESG从一项倡议升级为未来企业战略增长的核心支柱。为此,华硕与Prophet铂慧合作,将其ESG战略塑造成为易于与内外部传播的品牌信息。

我们的团队为其制定了详尽夯实的ESG战略,包括品牌信息框架、品牌激活建议和创意设计素材,使华硕的ESG战略以引人入胜地方式切实地呈现出来,帮助品牌有效传播其核心理念的同时,也确保内外部品牌战略的整体一致。华硕于CES 2023正式发布了其最新的ESG战略。 

Prophet铂慧为华硕全新ESG战略设计了生动的视觉系统

3. 深化售后客户体验 

对营销人员而言,客户旅程并不会因为购买行为的发生而结束。为了建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品牌不仅要说服消费者选择自己,还要关注客户使用其产品或服务的方式,及后续与品牌的互动。

随着客户获取成本的持续上升和渠道碎片化的加剧,客户留存已成为对品牌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因素。完整的客户体验 (尤其是提升售后的客户参与度) 不容忽视。铂慧近期的研究发现,中国营销人有机会通过加深客户终身价值带来更持续的长期增长。

许多领先的品牌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户外服装品牌The North Face希望在中国市场升级定义其XPLR Pass (探索通) 会员计划,通过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元的福利,深化消费者对于The North Face品牌精神的认知和认同,提高中国会员的参与度与品牌忠诚度,也进一步扩大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铂慧为探索通会员计划制定了独特定位,并定义了关键的战略指标、客户旅程蓝图、体验升级原则、数据战略和互动激励策略。这项工作为探索通会员计划的成功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成为品牌进一步增长的重要支柱。

The North Face已将升级后的战略转化为面向客户的品牌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全新“探索通”会员体系的升级详情。(图片来源:The North Face)

4. 通过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把握客户脉动

当代消费者触手可及的信息远超以往,这使各个领域的消费者都变得越来越成熟和敏锐。因此,客户群体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在心态和行为模式上呈现诸多差异。例如,亚洲消费者往往不是纯粹的奢侈品消费者,82%的韩国受访者和72%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往往在高端品牌和大众品牌之间混合选择。想要建立精准满足目标受众需求的品牌和产品组合,品牌可以利用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 (Demand to Growth Landscape Mapping) 发现机会领域和制胜战略。 

铂慧与一家领先的饮品公司合作,根据严谨的需求和增长机遇地图制定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组合战略。该公司在市场中运营多个本土和全球品牌,但希望更明确地定义主打品牌的定位及其特定的需求空间。通过将定量数据分析与战略洞见相结合,铂慧帮助其现有品牌明确高价值的需求机会,即:特定的消费者细分群体、饮用场合和饮品需求,并识别出重要的创新机遇。我们进一步明晰了重点消费者细分群体,包括全面了解其社会背景、个人动机和生活方式,使该公司能够更好地激活产品组合和品牌战略。  

5. 通过文化转型从内而外推动增长  

如前文所述,员工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与其价值观相符的雇主。企业清楚,发展与外部品牌相一致的内部品牌营销和传播策略非常重要,但这还不够。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并积极解决员工需求,从内部推动文化转型。


参与度高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创新程度和协作性很有可能会更高:在同一个企业中,高参与度的业务部门更有希望实现创收,差距可达23%。以东亚为例,仅有17%的员工表示自己全心投入工作,而全球这一数据为21%。这表明,企业应关注内部组织,弥补这一不足。无论是重塑公司的价值观,投资员工的学习和发展,还是推动更好的协作,高参与度的员工组织都是品牌增长的驱动力。 

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全球增长目标,计划新增50个展厅和700多名员工。采用这种快速扩张策略时,必须确保面向客户的员工有能力提供始终如一的的客户体验。

极星委托铂慧制定了清晰的客户体验战略,范围覆盖招聘、培训、服务和运营。铂慧为其创建了一套课程计划,包括在线学习模块、现场培训和自学练习,全面涵盖了如何讲述品牌故事,如何应对客户需求,以及如何适应特定职能的指导方针。这一成功的培训项目提高了极星内部的参与度和敬业度,确保其面向客户的团队能够提供高度一致的差异化客户体验。  


结语

优秀的品牌营销不仅意味着精准预测客户需求,还要求营销人密切关注宏观趋势、市场变动和行业变革。2023年,那些积极思考、务实投资并与团队高效合作的营销人员将脱颖而出,为品牌带来非凡增长。

网络研讨会

通过高效合作实现变革性增长 (英)

Prophet铂慧的企业组织和文化职能和亚洲团队共同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更高效系统的内部协作,推动创新并加速增长。

* 本次网络研讨会为英文

52 min

概览

亚洲企业常常需要统筹众多语言文化繁杂的国家市场,因此高效系统的内部协作至关重要,以此使团队面向统一目标而努力。

Prophet铂慧最新的调研报告”Catalysts: The Collaborative Advantage”发现,亚洲企业比其他地区的企业更重视团队协作,然而却在执行上有所不足。如何才能弥补这一短板呢?

在本期网络研讨会中,铂慧的企业组织和文化职能与亚太团队分享了研究报告中的关键洞察,并为企业领导人指出了优化协作能力的明确方法。观看我们的网络研讨会回放,了解如何通过以人为本的全面协作方法,解锁高效的组织内部协作。

点击下载演讲材料PDF
caret-downcloseexternal-iconfacebook-logohamburgerinstagramlinkedinpauseplaythreads-icontwitterwechat-qrcodesina-weibo 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