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金融服务业的数字化未来
不久以前,“数字化”对大多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都只是指“网络化”。手机APP、线上金融、数字化诉求处理和利息支付系统等,这些是数字化进程的第一波浪潮。但它们很快便成为过去式,在众多新力量的推动和颠覆之下,金融服务企业面临诸多机会和挑战。
本文重点阐述了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内金融服务机构应该考量的四大竞争差异点。我们从顾客角度展望了四项“颠覆性”力量,即对他们带来影响的主要趋势,从而为金融服务企业如何运用这些因素来推动发展提出建议。
轻资产:从拥有到使用
未来5年内银行如要取得成功,必须向轻资产进行转型。首先,公司本身需要实现轻资产化,例如减少不动产分布,缩减分支,用智能系统代替员工等等。过去,企业只能自己搭建这些系统,后来,他们能够租赁IT基础设施(IaaS)产品(PaaS)和平台软件(SaaS)。而今天,金融服务机构完全可以“租赁”整套业务(BaaS),腾出所有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这就是轻资产企业的优势所在,他们将所有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与扩张。
如果可以租赁,何必亲自建立基础呢?
除了减少实体负担,轻资产还意味着金融机构将能更好地迎合轻资产化的客户,他们拥有更少的不动产、抵押借款、车辆等资产。想要打造更加灵活、更具适应力的产品系列,满足当下轻资产客户的需求,企业必须重新考量自身的产品和服务。
捆绑:从更多到更少
多年来,大型银行一直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初次开设储蓄账户,到信用卡投资、抵押借款、贷款和理财等等,能够满足客户的所有金融需求。这些金融机构本身具备规模优势(管理的资产规模和客户数量),他们的全球网络的乘数效应更锦上添花。此外,他们拥有全球性思维的强大合规管理系统,可驾驭复杂的企业管理环境。所以,他们很难被整体颠覆。
为了瓦解这项竞争优势,企业按不同利基市场和服务逐一攻克。过去10年里,利基市场出现了一批创新型经营者,例如Monzo(借记)、Robinhood(投资)、微信和Momo(支付)、Revolut和Transferwise(FX)、Stripe(B2B)等。他们成功打破了价值链中特定领域的游戏规则,通过轻资产化赢得市场份额,能够腾出更多精力打造更好、更便利(往往性价比更高)的用户体验。
然而,这些新兴企业已不再是懵懂的“新生儿”,他们已经成长为身价数十亿、拥有数百万客户的大型企业,今后将提供更全面的捆绑服务。
自10-15年前金融科技(Fintech)市场迅速崛起以来,大型银行已经不能在利基领域实现颠覆,曾经的利基企业现在提供更全面的捆绑服务,致使大型银行面临更大的威胁。
如今,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社区:从孤岛到协作
近一个世纪以来,银行一直作为一个封闭式系统发展繁荣,数据与资产都在内部管理。然而,数字化的兴起开创了新的局面:开源。开源起源于软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几乎成为所有企业运作必不可少的基本方式,金融服务更是如此。
与此同时,源代码开放不只有利于客户,如今也正逐渐成为一种规范标准。利用API构建并连接各种社区和金融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个环境下,金融服务公司需要从战略角度明确要分享的数据源,这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盈利模式,还取决于当今客户对金融体验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源代码开放并不在于建立连接,简单地连接A平台和B平台是远远不够的。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社区,在于创造粘性体验。连接成为一种必要的存在,所有人都可以使用API实现连接。但社区的成功构建要求创造粘性、保留客户、建立忠诚度,企业必须提供真正的价值,这才是吸引客户重访的真正原因。
数字身份:从大数据到小数据
过去十年,大数据是人们争相追逐的趋势,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储存它、分析它。但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只是一些“小”数据—— 是你作为一个个体每天产生的数据废气,例如你的每日行程、购物选择、出行模式、居家或车内温度偏好、身体健康状况、情绪等等。
几年前,Google创造了“ZMOT”这个词,提出了单一/零时刻真相(Zero Moment of Truth)的概念,即是指决定购买的关键时刻。但是,真相掌握在“小数据”手中,我们拥有数百万个关键的时刻真相。如果从整体来看,它们有助你从一个有趣的角度窥见一个人的总体数字身份。
数百万个关键的时刻真相
善于针对“小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互动的公司将成为或已成为最大赢家,因为他们已经对你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他们对你的了解并不仅限于他们所在的领域或与你的单次互动,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你数字身份的管理者。
结语
我们正在经历从关注荷包占有率到关注数据占有率的转变,金融服务公司占据了独特的地位,能够胜任数字身份管理者的位置。金融服务公司负责管理数百万个数据点,包括我们的支出金额、旅行目的地、储蓄金额和交易对象。伴随着社交媒体企业的信任度下跌,未来金融服务公司的数字身份管理者地位将愈加稳固。
您是否想了解或评估您的金融机构所在的转型阶段及未来发展方向?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