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META品牌建设模型: 开启中国品牌新世界

Prophet铂慧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数字营销平台阿里妈妈联合开发META品牌建设模型,探索更适合中国独特市场环境的品牌建设原则。

品牌的发展在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

曾经被西方公司广泛运用的品牌资产建设操作手册现如今显得鸡肋,尤其对快速壮大、正引领着不同于其它任何国家的数字生态的中国富裕消费者群体而言。同时,很多本土公司为了快速增长,采用以牺牲品牌建设为代价来实现迅速扩大经营规模的方式也已不再适用。

然而,中国品牌建设有一种全球前进方式。为帮助跨国和本土品牌建立品牌资产及促进业务增长,Prophet铂慧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数字营销平台阿里妈妈合作,开发了全新的META品牌建设模型,即“保持”、“ 演进”、“ 变革”的方法论,这是建立在中国独特市场动态上的新一代中国品牌建设模型。

  • 保持:保持品牌定位的原则方法,但对不同的文化场景进行本地化调整
  • 演进:演进数据收集和激活的方式,以识别更有意义的微分人群,及实现更全渠道和敏捷的执行规划
  • 改革:改革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模式,提供积极主动、体验式和极度个性化的体验。

了解更多关于META的详情,我们与阿里妈妈的合作以及该模型将如何帮助您的品牌,请联系我们

该模型的建立基于我们的内部专家意见、客户工作实践,并且访谈了40多位深耕中国市场的市场营销负责人。这基于一个融合的视角:将中国市场特殊性融入核心品牌建设原则,以开创长效有益关系的新途径。

下载:
迭代品牌建设模型: 开启中国品牌新世界

*必填字段

感谢下载我们的报告。

观点

中国的私立医院如何实现品牌相关性

在Prophet铂慧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最为关注的两大民生问题就是家庭和健康问题,且对这两个问题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对财富、事业成功和个人生活的关注。随着人口趋向老龄化,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慢性病和重大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健康”这样一个社会话题的关注日益增加不足为奇。

但Prophet在去年同期公布的中国地区首个品牌相关性指数却发现了令人意外的情况。指数直接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各品牌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在调查中,作为一个行业分类,医疗在与其他 26 个行业分类一同进行排名时垫底,并且在所有参与的品牌中,Prophet调查的私立医院品牌排名大都排在最后 10%。

然而在美国进行的品牌相关性指数调查发现,医疗在所有参与调查的行业分类中排名居中,一些品牌的排名甚至进入了前 100 名。

那么既然“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要,为何私立医院在中国的品牌相关性不高?

私立医院品牌的建立在中国面临的其中一个挑战与此行业当前所处生命周期有关。现阶段,中国的私立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而且主要为有能力购买私人保险的富裕消费者提供服务。此外,人们传统认为公立医院声誉更好,医生的质量也更高,所以过去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公立医院。但是如今市场和行业都在发生改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许多居民都在寻求比公立医院提供的质量更好的医疗服务。他们希望获得更加便捷的预约、更短的等待时间以及医生对个人的更多关注。据估计,到 2020 年,旺盛的需求会将市场规模从去年的 2410 亿元提高至 1.1 万亿元。

此外,公立医院难以跟上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因此,政府鼓励私立医院承担部分医疗服务的工作责任,以期望发展高效的公私混合式公民医疗服务体系。考虑到这些不断变化的因素,私立医院正在开始进入市场,未来很可能有越来越多的私立医院参与到市场中。

为获得更大的成功,私立医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我们从品牌相关性指数发现,美国医院品牌在三个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并且超过了一些领先的门类,因此排名比较靠前:

  1. “与个人建立情感联系”
  2. “拥有令人信服的理念”
  3. “服务可以打动消费者”

但在中国,私立医院没有在这些属性中的任何一个获得消费者的广泛共鸣;事实上, 医院的表现在这几方面可以说是最差的。鉴于此,初入市场的企业或现有市场参与者应取得这些关键性的连接点,以确保实现与中国消费者之间建立相关性。刚刚开始运营的公司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建立情感联系消费者希望获得基础服务和信息以外的更多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单凭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无法获得成功。如果消费者可以选择,他们就需要有选择的理由。建立与消费者的人际情感关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有助于促进消费者的选择。
  2. 有一个清晰的理念。医院需要告诉消费者其存在的使命以及医院提供的服务。在“拥有令人信服的理念”方面排名最靠前的两个品牌分别是阿里巴巴集团和佰草集。他们都是中国的本土品牌,并有着较为清晰的理念: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佰草集的理念是“美自根源养有方”,意思是“美丽源自根本,并通过有效配方得到滋养”。消费者对这两个品牌的理念均比较认同,因为它们都将自身定位为不仅仅提供某个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而是基于共同的信念和理想而团结在一起的一个群体。私立医院应具有相同的指导方针并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使企业不仅仅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且通过表达企业核心价值的方式与患者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3. 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打动消费者。走出医院,在更深的层面打动消费者,比如赞助当地慈善活动,围绕某个特定的原因构建社群。宜家家居是在打动中国消费者方面排名第二的品牌,一直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践行“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公司理念。

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私立医院进入中国市场,构建相关性较高的品牌将会是获得成功的关键。确保品牌有一个可以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并激发消费者采取行动的清晰目标,才能使得医院获得长久的成功。

观点

互联式体验是中国家电品牌的发展契机

去年Prophet铂慧公布了首个中国品牌相关性指数,以了解在中国市场上对于消费者具有相关性的品牌有哪些以及背后的原因。其中一个关键的发现是:耐用品门类是备受关注的热门市场。

以耐用品为契机,打造品牌体验

中国品牌相关性指数调研的结果显示,表现较好的一些品牌都来自耐用品分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耐用品是中国消费者每天都要接触的品牌。因此,消费者将耐用品视为一种可以信赖的门类不无道理,要想获得简单的品牌体验,这些产品还是可靠的。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消费者普遍认为他们很难与耐用品门类建立情感联系,而且这一门类一般也无法“打动”消费者。这些发现对这一领域的生产厂家和服务提供商而言无疑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具有较高消费者相关性的品牌才会最终取胜

耐用品是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门类。但耐用品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日趋饱和。要想取得成功,需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找到尚未饱和的产品利基市场(niche market)
  2. 找到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的方式并为他们提供切实且持续的价值

具有较高相关性的互联网产品

我们的发现表明,发展智能技术以及提供可以让产品脱颖而出的利基市场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但我们从品牌相关性指数调查中了解到,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他们需要的是可以与之建立情感联系、从中获得灵感的产品。在考虑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机遇时,品牌必须突破简单的产品范畴,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我们与家电品牌的广泛合作经验表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提供互联网体验,进一步加大对这一方面的关注。

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如何?中国物联网概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互联网产品的现状。事实证明,中国消费者对互联网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家居技术的热衷程度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而且,中国消费者对创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断增高, GfK1分析师预测其本年度增长速度将倍增至4%,

正是出于这一原因,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各大品牌也开始理解互联网可以为客户提供的价值。本土品牌格力、海尔和小米就是很好的例子,所有这些品牌都在互联网产品方面下了很大努力,而且都已经开始构建互联网生态系统。现在,随着飞利浦等国际品牌进入市场,本土品牌不仅需要快速反应,而且还要明白采取以何种方式和措施。

Prophet铂慧与全球互联网家居市场客户合作获得的成功经验

Prophet曾与很多耐用品门类市场的客户进行过合作,家电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作为面临潜在机遇的行业,我们还特别留意了互联网和智能家居市场。我们了解到的关键信息是,互联网市场已经发生改变,我们正在从互联网家居向万物互联的生活方式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实现互联,累加效应将超出互联网家居的范畴,势必会令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更加丰富。这就意味着,各品牌必须可以提供互联网产品以外的更多产品,打造可以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体验。关键的机遇在于,是否能够向消费者提供这些互联互通的体验。以下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主要经验:

  • 各公司正在打造不同的品牌体验:硬件公司、娱乐品牌、家具用品公司、初创的数码公司、电子产品品牌等各种市场参与者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提供互联式的用户体验 — 雀巢、谷歌、亚马逊等多家公司在家居领域各展奇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 打造产品和用户体验时,要把消费者放在首位:消费者现在面临更多选择,对功能、优势和便捷性的要求自然就会提升。他们需要产品可以适应他们的喜好。如果产品不能满足需求,他们就会自行尝试修改,或者直接弃用
  • 便捷性和价值胜于连通性: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互联网产品所提供价值的关键推动因素。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消费者首先关注的是他们获得的实际用户体验。生产厂家和服务提供商需要确保产品 1) 可以大幅提高便捷性 2) 可与其他互联网产品无缝连接,搭配使用(它们需要具有互操作性)
  • 互操作性还将是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而这就需要依赖互联网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将是保证用户忠诚度的关键推动因素,消费者希望他们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实现无缝交互,提供这种便捷性是实现较高消费者粘度的关键


结语

如果需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耐用品市场脱颖而出,互联网市场正是一个大好机会。更确切地说,品牌需要通过打造互联式的用户体验,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情感联系;通过向他们提供真正的价值,在市场中实现较高的品牌相关性。在中国推出智能产品,可以考虑以下关键的方面:

  1. 打造产品和生态系统时将消费者放在首位
  2. 与“连通性”相比要更加注重便捷性和互操作性
  3. 实现生活方式的互联,而不仅仅是家居用品的互联。考虑互联式体验所有可以增加价值的方面,包括产品、服务、价值链。如此,品牌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观点

正确管理品牌接触点的五个步骤

要提升品牌体验,公司需要找到优先接触点,接着改善尚未进行品牌化的接触点。

品牌体验作为关系的本质,由品牌接触点产生。只要一个人在市场上与品牌有互动,品牌接触点就会产生。要提升品牌体验,公司需要找到优先接触点,接着改善尚未进行品牌化的接触点。

进行品牌接触点管理的五个步骤:

1. 识别已有的和应有的品牌接触点

通过传播项目、公关运作、客户接触点(如客服,会计,赞助)或者以客户为中心的项目,企业可以掌控接触点。品牌接触点也可以是外部的,由零售商控制,也可以由像《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这样的第三方运营,或者由领先的网站操作。

2. 评估品牌接触点

对所有品牌接触点进行内部评估,确定哪个管理得当,哪个尚有不足。各个接触点分别归哪个公司部门管辖?如何管理?由谁具体负责?根据内部预期、外部预期或者竞争情况,确定每个接触点品牌体验的传达效果。需要调整哪些资源和规划来改善效果?

3. 研究品牌接触点对客户的影响力

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客户进行整体研究,确定哪些品牌接触点在客户决策与体验方面影响最大。他们对接触点的需求和期待有哪些,公司是否已经提供?让客户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接触点和评价品牌体验——不要向他们灌输语言和观念。让他们描述理想中的品牌接触点的体验。接受现状会阻碍客户识别可改善的品牌接触点。

4. 进行品牌接触点优先级排序和平衡

应根据接触点项目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的大小来进行优先级排序——接触点体验在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主张和客户忠诚度方面的重要性;品牌体验不足的程度;对体验进行改进的成本及可行性方面的合理度。

5. 制定一个品牌接触点行动计划

对优先级高的接触点,要明确其目标和负责人,并分清责任。此外,还要制定和实施改善接触点体验所涵盖绩效度量的规划,规划需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同时与其他接触点体验相契合。

要改善客户的品牌体验,应该努力做到简单可信

客户需要简便的品牌接触点体验,易于使用、导航和理解。他们不喜欢复杂、信息量超载以及感到挫败。简单的力量体现在对客户决策的影响上。《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发表的一份研究表明,在信息传递简单、相关方面,得分在前25%的公司,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提高86%,推荐给别人的可能性提高115%。

围绕搜索设立的接触点尤其容易带来复杂和不便,也不能进行品牌比较。认识到这个事实的一些汽车品牌,提供了可将他们的品牌与其他可供选择的品牌进行比较的功能。能够降低决策复杂度的事物都会受到欢迎。戴比尔斯(DeBeers)用4个C(切割、颜色、净度和克拉)来组织复杂决策。伊卡璐草本精华(Herbal Essences)根据头发类型和发色护理需求提供购买指导,以简化决策。如果信息的传递能够为品牌建立相关性,就很有价值。例如,ShoeDazzle.com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信息(如最喜欢的时尚偶像和鞋跟偏好)来提供购鞋建议。

客户也想掌握关于品牌的可靠信息,并希望就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获得指导。来自客户的信息通常被认为是最可信的,因为这是基于没有商业偏见的实际体验。例如,迪士尼乐园(Walt Disney World)通过妈妈社区(Moms Panel)来解答关于迪士尼度假的相关问题。杰西潘尼(JC Penney)发布青少年的购物体验(称为“淘货”)视频,让消费者了解买什么、为什么买。特波税务软件(TurboTax)提供10万多个对其产品的原始评论,帮助客户找到与他们的需求最为相关的评论。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Saks Fifth Avenue)信赖评论专家,让时尚作家戴娜·里格斯(Dana Riggs)为消费者提供时尚建议。贝蒂妙厨(Betty Crocker )有一个“问贝蒂”(Ask Betty)论坛,提供行家指导。


结语

改善每一个接触点的品牌体验,是建立和稳固品牌关系的一个方法。接触点在传递品牌化体验方面若出现任何闪失,都会为客户忠诚度带来风险,为竞争对手提供可乘之机。相反,品牌在接触点上表现优异,就能够将客户忠诚度转化为品牌发展的动力和商业优势。

更多相关文章,参看Prophet总裁Michael Dunn和首席发展官Scott Davis合著的《品牌驱动力》(Building the Brand Driven Business)一书。

观点

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发展品牌,必须创建能够重新定义产品子类的“必备之选”。

创建能够定义产品子类的“必备之选”、成功管理子类并建立能够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的屏障,是发展企业的必由之路(只有极少数例外)。在为我的两本著作《品牌相关性:将对手排除在竞争之外》和《品牌大师:塑造成功品牌的20条法则》(Aaker on Branding)进行研究和撰写时,我发现大部分爆炸式增长都与新的“必备之选”子类的诞生有关。想要寻求发展的品牌需要学习将关注点从品牌偏好竞争转移到子类竞争。

子类产品竞争

当一个公司创建了“必备之选”,定义或者重新定义了一个子类别,子类竞争就开始了。“必备之选”可以包括:

  • 一个特点或优势,比如Fiber One的高纤维含量
  • 一套能够整合现有组件的系统,比如微软的Office实现了程序的组合化
  • 一种新科技,像Salesforce.com引领的云计算
  • 一种为细分市场设计的产品,如专为女性设计的能量棒Luna
  • 一个极低的定价,比如捷蓝航空(JetBlue)
  • 一种共同的兴趣,如丝芙兰的Beauty Talk
  • 一种个性,比如嘉信理财的业务能力或者西南航空的幽默感
  • 一种激情,比如全食超市对健康食品的激情
  • 一种组织价值观,如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对环境的关注

采取“必备之选”这一策略发展品牌,存在两个风险: 第一,不要过度夸大推出以“必备之选”为导向产品的项目难度,以免丧失拥有成长型其他子类的机会。第二,由于专业性或个人化的偏好所产生的夸大式渐进式创新,不应该引发对不可行的子类别产品进行投资。

创建子类别的品牌管理者需要进行三项工作:

1. 公司必须管理子类别,以赢得子类别竞争。

子类别所蕴含的能量、吸引力和联想力应该被理解并进行传播。消费者应当充分知晓子

类别的信息,以鼓励他们做出购买子类别的决策,然后才是对品牌的认可,而不是相反的顺序。

2. 公司必须打赢品牌相关性的战役。

当产品子类成为购买决策的中心时,目标就转变为在传播“必备之选”这一概念时,你的品牌是唯一可见和可信的。如果你的品牌不是唯一的,也应该是相关性最强的。

3. 子类产品的创建者或代表品牌需要设置门槛,防止竞品获得关注和信任,在这一新的子类别上建立品牌相关性。

如果竞品能够与新的子类别建立关联,或者具有建立相关性的可能,该子类别的设立就没有价值。门槛不一定是科技壁垒,它可以是抑制竞品的任何要素,如规模、品牌价值、顾客忠诚度等。

品牌偏好竞争

毫无疑问,最常见的策略是采用我所说的“品牌偏好竞争”。该策略的核心是在既定的子类别中,在消费者考虑的所有选项里塑造首选品牌,其目标是通过更快速、更便宜、更优质的渐进式创新来赢得竞争。资源应该更高效地花在传播领域,包括巧妙的广告宣传、更有冲击力的促销活动、可见度更高的赞助和参与度更高的社交媒体项目。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于使自己的品牌成为子类别里的首选品牌,而非唯一的品牌。

问题在于,不论营销预算有多少,或渐进式创新有多巧妙,“我的品牌比你的好”的这种营销方式很少能够改变市场。几乎所有市场中的品牌,其位置都出奇稳定。客户太多,市场势头太强。

品牌偏好竞争也很“无趣”。创造“必备之选”需要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并且有助于创造对有价值的细分市场。这种机会并不常见。然而,机遇一旦出现,品牌管理者需要抓住机会,要意识到比差异化卖点更好的东西出现了,并将其合理利用好。

更多关于子类别竞争资料,参看我之前关于构建子类别的博文:“优衣库为何胜出”(How Uniqlo is Winning)和“乔巴尼如何赢得子类别竞争”(How Chobani Won the Subcategory Competition)。


结语

在品牌拥有垄断或近乎垄断地位的市场上,这种奢侈的竞争是值得的,机会一旦出现,就值得冒险。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子类竞争可以创造的增长是惊人的,然而大多数企业对实质性、变革性创新的投资不足,因此未能为市场带来具有“必备之选”导向的成果。

观点

新产品品牌化:品牌关系谱

在管理品牌组合时应当做出基本战略决策,以确定如何将新产品品牌化,以及如何让新产品融入或充实现有的品牌组合。

确定基本战略决策的一个关键工具是品牌关系谱。品牌关系谱包括以下四个类别:

  1. 主品牌加描述语(GE医疗
  2. 主副品牌(卡拉威Big Bertha)
  3. 由主品牌背书的新品牌(兰蔻的奇迹系列)
  4. 新品牌(雷克萨斯)

品牌关系谱一:主品牌策略

新产品首选的市场进入策略是主品牌加新产品描述语,该策略通常被称为主品牌或品牌化组合策略。描述语品牌具有非常小驱动力或几乎没有驱动作用。驱动作用反映的是品牌对于购买决定或消费者体验的影响程度。

宝马采用主品牌策略,各个车型用BMW 3、 BMW 7、BMW X1、BMW M等表示。FedEx也使用主品牌策略,各个业务用FedEx Express、FedEx Services、FedEx Freight等表示。品牌化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主品牌,把对每个新产品的投资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增强品牌组合的清晰度和协同效应。因此,主品牌策略是默认选项。其他策略的运用需要以建立新品牌为前提,并且需要充分的理由以证明其合理性。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主品牌策略是最理想的:

第一,主品牌能够提升新产品,因为主品牌的品牌资产(包括品牌认知、品质认知、客户群和信誉)与新产品的价值主张或个性一致、相关,并且对其有所帮助。

第二,新产品能够增强主品牌。在“符合品牌”的同时,新产品能够扩大主品牌的知名度,为其注入活力、增加信誉。

如果无法满足上述之一或全部两个条件,则需要考虑主品牌战略之外的选项,在新产品和主品牌之间制造一些距离。采用主副品牌策略能创造最小的距离。添加主品牌背书的新品牌能将距离拉大,然而目前能够创造最大距离的是与主品牌毫无关联的新品牌。

品牌关系谱二:副品牌

第一个选项是副品牌策略。采用该策略的案例有雪佛兰Volt、三星Galaxy和嘉信OneSource Select List。

副品牌能够增加或修改主品牌的联想空间。它可以拥有不同于主品牌的个性或价值主张,但没有背书品牌那么大的广度。副品牌可以延伸主品牌的内涵,使它与新的领域产生关联。

管理副品牌的一个要点是明确其驱动作用。如果驱动作用很大,那么它值得占用一些品牌建设资源。如果驱动作用很小并且主要是描述性作用,那么给予它的品牌建设预算就会减少。我们很容易高估副品牌的重要性。但事实证明,人们真正买的是惠普而不是LazerJet。

品牌关系谱三:背书品牌

第二个选项是背书品牌策略,新产品由现有的主品牌进行背书支持。主品牌为受托品牌提供信誉和保证,使受托的品牌能够实现承诺。

尽管背书品牌(思高洁)不会完全独立于主品牌(3M),但是它有一定的自由能够开发不同于主品牌的产品联想和品牌个性 。主品牌通常只起到轻微的驱动作用,但如果主品牌很强势而新产品又是未知且有风险的,那么主品牌就会起到很大的驱动作用。

有时主品牌也可从该策略中受益。例如,一个具有活力的成功的新产品或者的新业务都有助于增强主品牌的形象。因此,雀巢公司在收购英国领先巧克力品牌Kit-Kat时,采用了强势背书的方式,以提高雀巢在英国的形象。

品牌关系谱四:新品牌

最具独立性的选项是创建一个新品牌,让它不受任何对其可能无益甚至有害的主品牌联想的约束。将一系列新品牌组合起来时,这种策略叫多品牌组合体策略。

宝洁公司采用的正是多品牌组合体策略,该公司共经营80多个主要品牌,各品牌与宝洁之间或各品牌之间几乎没有关联。多品牌组合体策略使公司能够根据功能性利益进行明确的品牌定位,占领细分市场。比如在洗发水领域,宝洁公司就有多个不同的品牌,像海飞丝(去屑)、潘婷(使头发有光泽)、飘柔(第一款有护发作用的洗发水)、伊卡璐(灵感取自自然)以及威娜Allure(专业品质),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主张。

多品牌组合体策略的主要劣势在于,无法利用因同一品牌跨越多个业务领域而产生的规模效益。不能进行自我投资的品牌将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该策略的另外一个劣势在于,由于品牌领域单一,范围狭窄,扩展能力受限,所以失去了品牌的杆杠效应。


结语

如何在品牌关系谱上选择正确的定位,并不存在万能的解决方案。然而,当一个主导型商业战略岌岌可危时,品牌就有必要承担一些风险。我们不能只想着创建和保护品牌。而应通过创建和利用品牌组合,使商业策略获得成功。

caret-downcloseexternal-iconfacebook-logohamburgerinstagramlinkedinpauseplaythreads-icontwitterwechat-qrcodesina-weibo 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