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拥抱科技却不止于科技,如何创造更富人性化的体验并建立品牌相关性

拨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面纱,品牌应该如何在展示技术优势之余更进一步,利用科技为消费者提供更富相关性的体验呢?

众所周知,中国消费者积极拥抱高科技创新,非常乐意尝试各类新技术或者产品。在可承受价格范围内,他们会倾向于那些拥有高科技标签的产品。人们对高科技的青睐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我们每天都看到无数个数字化热词和科技术语,争夺着中国消费者的眼球:AI ( 人工智能)、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IoT (物联网) 等等……。拨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面纱,品牌应该如何在展示技术优势之余更进一步,利用科技为消费者提供更富相关性的体验呢?

以独特且有意义的高科技体验打动人心

今年在Prophet铂慧品牌相关性指数™中表现出众的品牌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它们无一不通过品牌价值传播、客户互动、文化相关性和技术创新等多种途径,持续不懈地与消费者保持高度相关性。其中最显著的主题之一即是“拥抱科技未来”。在今天,许多品牌通过引入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和功能来强调自己的最新技术,但其中有多少可以真正地与消费者保持“人性化的联系”? 换言之,一旦有新技术成熟问世,品牌如何做到不止是单纯地强调高科技高性能,而是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优化的客户体验以及切实能感受的增益?

我们就拿5G来举例。简单来说,5G是第五代移动互联网。与当前普遍应用的4G技术相比,5G能提供更快的数据下载和上传速度,实现更广覆盖,保证更稳定的连接。 从2018年引人注目的试点、2019年的部分预商用发布,到2020年承诺正式商用,5G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许多品牌都承诺应用5G可以实现更高的下载速度和更好的连接性,但这些只不过是5G的表面优势。

中国的许多企业已学会巧妙地对科技进行传播,不仅强调高新技术,更注重突出科技的人性化以及与消费者的相关性。

他们开始思考:更高的下载速度和覆盖更广的网络将会如何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并改善他们的生活?如何让大家的生活更方便、丰富、有趣?新科技究竟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更好的体验?在我们这个体验即品牌的时代,尤其在中国,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品牌往往更注重强调高新科技人性化的一面。

华为 (#2) 作为全球移动和通讯技术的领军者,几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3G、4G以及5G创新的代名词,并为消费者提供Mate 30等高端智能手机及智能家居设备。事实上,正因为华为及其他5G网络的幕后功劳,其他品牌、产品和服务才能与中国消费者在消费最后阶段的“人性化互动”中提高相关性。

奥迪 (#10) 和宝马 (#14 ) 等国际汽车巨头已确认与华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计划推出具有未来感的利用5G及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互联汽车 (ICV)。这些合资企业将利用5G技术为大众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半自主化汽车。5G汽车的切实优势之一是为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了更好的驾驶体验。例如,通过读取当前的交通状况,汽车将能够与交通信号灯、摄像头和路标进行通信,以最佳方式引导乘客到达他们的目的地。5G汽车不仅拥有强大的新功能,更最重要的是,它们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轻松愉快的驾驶体验。

华为的人工智能 (AI) 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为将其从“高科技”提升到“人性化体验”,没有一味强调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而是将AI应用到能增强用户体验的实际功能中。例如,华为手机的摄像头可识别超过500种对象,并将它们划分到19个独特场景,每个场景都与一组优化参数相关联。具体来说,如果摄像头检测到用户正在拍摄一张天空的照片,它将自动触发“蓝天”场景并优化色彩饱和度,增强天际的颜色,使蓝色看起来更具活力。

毫无疑问,AI技术的力量令人印象深刻。而华为也明确指出,这项新技术几乎不需要用户任何适应过程,便能完全融入华为用户体验。不同于传统照相机,华为的AI技术能够自动检测和识别不同物体和周围环境,几乎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调校。华为成功证明了高科技的重点不在于复杂炫酷的功能,而在于如何使应用体验更加便捷。通过华为的AI相机,即使业余摄影爱好者也可以轻松拍出美轮美奂的照片。

在追求人性化科技体验的道路上,华为不是唯一。许多其他品牌也不断追求科技创新并通过高科技的实际应用来提升用户体验。例如,蔚来汽车 (#21) 投资40亿人民币用于推动自动驾驶及5G网络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2019年6月,蔚来推出了升级版的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包括七种新功能,配备全新NIO OS 2.0智能操作系统。新版NIO Pilot包括高速自动驾驶、拥堵自动驾驶、自动变道等功能,旨在为用户带来更轻松便捷的驾驶体验。NIO OS 2.0智能操作系统将其技术进一步聚焦于消费者,基于用户反馈进行了全面优化,不仅根据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实现了更好的UI / UX设计,还集合了百度地图、QQ音乐等丰富的第三方内容及NIO在线广播社区,以满足中国车主和乘客的需求。蔚来自动驾驶副总裁Jamie Carlson这样描述其新技术对消费者的影响:

“作为一个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对蔚来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更快地响应用户反馈并加快产品迭代,为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体验。”

另一个例子是海尔 (#29)。海尔在今年3月成立了首个5G智能家居研发中心,并计划在年末提出首项5G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这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不仅关乎家庭电器,还通过智能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覆盖了多个生活场景。以全家用水解决方案为例,在使用海尔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后,用户将不再需要安装其他不同品牌的产品。该系统可以管理整个家庭的用水情况,监测水质并在需要更换过滤器时及时提醒用户。相同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解决方案,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支持,系统能够关注到最小的细节并感知用户需求,如提供菜谱建议和调节气流等。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均是创造一套无需顾虑并完全融入家庭生活的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用户体验。

当谈及新的技术进步时,最具相关性的品牌并不让5GAI高科技成为焦点。

相反,他们专注于利用新的技术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切实的增益,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最成功的品牌了解这一点并利用这一点保持领先地位。在Prophet铂慧品牌相关性指数™中,诸如华为这样的品牌因不断“提供始终一致的用户体验”并“用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而受到认可。


结语

高科技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人性化的体验”,即对消费者富有意义及相关性的客户体验。 如若不然,还不如称它为“低科技”吧。

观点

中国的超市行业,看好还是看淡?

中国的超市业似乎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个市场真的有吸引力吗?

家乐福最近出售了80%的中国业务。与此同时,德国连锁超市奥乐齐 (Aldi) 刚刚在中国开设了首家门店,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开市客 (Costco) 也将于8月底进入上海。中国的超市业似乎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个市场真的有吸引力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年报告中的最新统计数据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问题而非解答。总体来说,超市行业正以2.5%的速度增长,但坪效却下降了8%。毛利率上升了0.5%,但运营成本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分别上升了13%和10.6%)。超市的电子商务以5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这一数值只占其总销售额不到2%。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数字呢?

简而言之:超市业态仍有深耕的空间,但超市必须始终以客户第一的态度去满足迅变的中国消费者。

消费者正在变得愈加精明、苛求、要求物有所值,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变。

消费者想要从世界各地获得最新且最好的产品。他们想了解产品是如何生产和供应的,以此建立起对产品的信任。他们想要不断探索,并从中获得启发。更重要的是,他们面对越来越丰富的选择应接不暇。

过去,消费者只能在附近的两三家店铺中选择去哪购物。而现在,消费者随时可以在手机上便利地网购,或前往附近的购物中心、社区内的新一代菜市场、楼下的便利店,甚至是在办公室里的无人贩卖机购物。因此,超市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价值主张,明确为何消费者应该在他们那里购物,而不是选择其它方式。

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但前提是必须物有所值。况且,通过我查查等APP,所有人都能随时查询产品价格。为了确保盈利空间,超市必须提供具有独特相关性的产品和体验,或者重构成本结构以至商业模式。

最后,消费者的需求正快速发生转变。想一想无现金社会、共享经济、各种O2O 业务以及新娱乐形式的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几年前才刚刚出现的。消费者的生活也在迅速地发生改变,他们期望超市也能跟上他们的步伐。

超市如何始终以客户第一的态度满足中国消费者?

从客户角度出发,提供全渠道体验

尽管超市每天都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互动,但他们往往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客户。新时代的超市正积极地去了解他们的客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接触点以及店内和店外的体验与客户进行互动。他们仔细地思考到底是什么驱使着目标客户群到店,是什么让客户觉得自己超市不可或缺——是生鲜还是餐饮,是价格优势还是独特性,是探索体验、增值服务,还是购物环境?

如何去实现这一价值主张也很关键。以“生鲜”为例,超市如何以新鲜著称?企业需要进行全局考量:从采购策略 (例如永辉超市的农地直采)、供应链能力 ( 例如沃尔玛的区块链产地追溯试验),到店铺设计 (例如盒马鲜生的海鲜区陈列设计)、营销 (例如盒马鲜生的日日鲜包装) 等等。

这也意味着超市需要重新思考他们的运营模式。超市需要从客户价值主张和体验历程的角度来制定战略,而不是执着于业态/渠道 (如实体店或电商) 或部门功能 (如采购、运营)。

多形式、小而美的店铺业态

超市应该针对目标人群和场景设计店铺概念,以提高坪效。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根据不同地点设计更多样的、规模较小的商店形式。比如,永辉一直在扩展其店铺类型,如永辉Mini、永辉Bravo、超级物种、永辉生活等,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细分市场。盒马紧随其后,近期宣布了1+N店铺业态战略,增加了包括盒马菜市、盒马F2和盒马Mini在内的三种新的店铺业态。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渗透率较低,规模较小的便利店也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同比增长21%)。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规模较小的店铺最适应未来全渠道模式,因为它不仅可以与电商优势互补,也有其不可替代性:比如“最后一公里” 前置仓配送,和现场消费场景的不可替代。

考虑到巨大的后端影响 (例如门店运营、采购、供应链),推进多店业态的模式并不容易,而这正是超市需要加倍努力的原因。

善用数据

领先的超市正越来越多地利用数据做出战略决策:客户细分、店址选择、定价、促销、货品调整、门店动线优化、采购优化等等。

随着决策越来越多地由数据驱动,超市首先需要反思它们的数据获取策略。如何通过明确的价值交换获得更多的客户信息?有哪些潜在渠道可以获得可利用的外部数据?如何从触手可及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中捕获有意义的数据?如何通过物联网获取新的数据点?最为重要的是,超市应该从具体的业务场景出发来制定数据战略,而不是技术。

敏捷的组织管理

传统上,成功的超市都有很强的精细化运营理念——它们有极高的效率,但同时又有些固化刻板。随着客户期望的快速变化,超市需要更加敏捷协作,以消除信息孤岛并形成跨部门解决方案。它们需要持有“快速测试,快速失败”的心态,加快推向市场的时间。它们需要在自上而下的愿景和自下而上的想法之间形成平衡,以开启变革。它们也需要了解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以获得新的启发与灵感。


结语

转型成为敏捷的组织不仅需要对企业文化、运营模型和绩效管理进行改革,也需要企业高层的支持和领导。

始终保持客户第一需要企业致力于转型议程。一些超市已经开始了这一转型之旅,并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增长势头。你会是下一个吗?

阅读更多,了解如何建立成功的零售战略。

观点

如何评估金融服务的客户体验

五个关键原则帮助公司更清晰地评估客户体验,改进决策方式,并推动业务增长。

随着客户体验(CX)成为金融服务公司的核心战场,许多新问题常常困扰着有经验的领导者、产品所有者、营销人员和运营负责人:

  • 如何判断客户体验中哪些部分真正重要?
  • 我如何保持一体化全面的视角,协调不同的职能、业务单位和地区?
  • 我如何激励团队合作,共同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

我们与不同客户合作,进行过各种全面而精细的专业评估。我们发现,有些公司先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在复杂精密的测量软件上,然后才开始努力将他们的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洞察和方案。而另一方面,有些人仍然依赖于不同系统生成的CSV文件和手动生成的报告,纠结于如何在脱节的、难以比较的数据中找到有意义的结论。

我们认为,以下五个关键原则可以帮助公司更清晰地评估客户体验,改进决策方式,并推动业务增长。

1. 从对客户最重要的方面开始

大型企业的领导者想必都面对着这样的诱惑:不如只衡量自己平台内的互动和交易。然而,这种常见的心态会导致评估流程忽略客户购买周期中真正重要的环节,而获得不完整的结果。

我们曾帮助北美一家大型金融机构评估客户体验。我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在自始至终的体验中最关注哪些方面,来判断真正有意义的评估标准。我们使用深度访谈和人类学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来发现整个客户体验周期中的关键时刻。然后,我们再使用定量研究来加强我们对关键时刻客户行为的理解,并明确这些客户行为对具体业务成果的影响。

2. 定义跨级别和职能的统一框架

大多数大型组织都有多套客户体验评估框架、技术、KPI和报告机制。虽然这些中的每一个都可能用于不同的管理级别和职能,但它们也会产生多个不同版本的“重点标准”。这使得跨职能团队很难将洞察转化为行动。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定义统一的客户体验评估框架,力求使评估更具可操作性。这样的框架通常可以跨越不同的管理级别和职能,同时还可以识别不同的评估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全面的结果。

有了这样的框架,高级管理人员、经理和一线运营者都能够通过一致的方法对公司的客户体验表现、问题和机会进行评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高级别的KPI来决定整个公司的客户体验首要任务。下级经理则可以使用更详细的KPI来定义关键行动和时间节点,来配合达成公司的首要任务,并合理分配投资。一线运营者可以利用非常详细的指标来推动计划的实施,设定服务层面的目标并跟踪进度。

3. 加入先行和滞后指标,建立一个更好的模型

管理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识别出能够准确体现客户影响和最终业务影响的正确指标,才能开发出优秀的客户体验评估统一框架。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确保运用广泛的数据(理想情况下包括:运营、客户情感/认知、客户行为反馈和业务数据)以及强大的计量经济模型和分析,明确建立客户体验评估和财务价值之间的关联。

例如,我们为一家大型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开发了一套模型,为其不同的客户体验指标建立了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的数据和分析团队确保:

  • 考虑时间动态,将一个时间段的观测与不同时期的观测联系起来
  • 通过引入联合确定的变量来确保对变量的同时性和相互作用进行考量,从而捕捉数据的交互和内生性
  • 衡量非线性关系并考虑收益递减,以确保将真正的影响隔离出来
  • 控制和捕捉宏观经济变化和冲击对业务的影响(例如,利率或监管的变化)
  • 考虑概率论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确定预期结果、可能结果和可能性程度

我们的分析团队还解析出了经理应该经常审查的先行标(例如参与度、数字活动),以及这些指标如何预测滞后指标(例如客户的赢取率,保留率和支持率)并影响财务表现。最重要的是,该模型成为了一个假设模拟器,让我们的客户能够评估不同客户体验改进可能带来的财务影响。

4. 在行业内及行业外进行比较

在选择对哪个客户体验领域进行投资时,竞争基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仅将你的客户体验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是错误的。你的客户肯定远远不只这些,因此有必要与多个不同品类的市场领导者进行比较 ——在客户满意度较低的行业尤是如此。

例如,我们为一家大型全球保险提供商开展的研究显示,他们在亚洲主要市场的客户体验得分高于大多数竞争对手——特别是在顾客旅程的重要节点。然而,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该市场的整体行业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可进行比较的市场,反映出顾客对整个行业的不满。

尽管这一保险公司称自己提供“领先的体验”,但他们的管理人员也认同他们并不希望成为“矮子中的长子”。相反,他们认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客户体验的优势将是超越竞争对手和市场革新者的绝好机会。

5. 定义和开发评估治理模型

如果缺乏治理模型的管理,无法有效地部署、维护数据并基于洞察做出行动,最终改变和提升客户体验,最完善的评估策略也终将失败。

根据我们的经验,成功的治理模型通常专注于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 什么组织/职能的人员将负责数据的部署和维护,并根据客户体验评估的报告和洞察采取行动?
  • 需要哪些管理流程来推动系统性的部署和维护以及客户体验优化的执行?
  • 需要哪些数据、技术和交互工具来获取、存储和提供整个企业各级别所需的KPI?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相信在客户体验的战场上,能够将有效的客户体验评估策略与强大的治理模型相结合的公司将具有显著优势。这些公司通过客户的眼睛来观察他们各个阶段所提供的体验。 他们可以在最关键的环节发现客户的需求和新的机会。

他们快速地为正确的团队和管理人员提供此类洞察,使他们能够及时做出行动。 并且当他们采取行动时,他们可以利用客户洞察不仅及时修正问题,更提供给客户让他们感到惊喜和愉悦的体验 ——甚至可以通过更具突破性的创新来变革他们原有的模型。

观点

体验主导式转型:如何开启转型并衡量进展

当查尔斯狄更斯写下:“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的时候,他可能是在将典型的客户体验地图与理想中的客户体验做对比。

体验主导式转型的优势

市场观察发现,“四巨头” 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都通过提供始终如一的出色客户体验赢得了最初的庞大客户群体。

放眼2019年世界顶级创新公司,如美团点评 (几乎支持中国任何类型的预订和配送)、Grab (将Uber挤出新加坡市场,并已扩展到餐饮配送、旅行预订、金融服务,甚至医疗保险服务等业务领域)、Stitch Fix (由数据驱动的个人造型服务) 或Sweetgreen (农场直供式休闲快餐连锁),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在规模化的同时保持出众的客户体验。

这些公司远不只优化客户体验 (CX),他们正在企及全新的“体验前沿”——在员工和合作伙伴各自的价值链中为他们创造和谐的员工体验 (EX) 和合作伙伴体验 (PX)。

由于这些市场颠覆者的存在,顾客对各种客户体验的期望提高了。 67%的客户表示对于良好的客户体验的标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76%的客户希望公司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期望; 64%的客户认为在购买时客户体验比商品价格更重要。显而易见,客户体验驱动着客户价值的创造和客户忠诚度的建立。

我们知道构建出众的客户体验能为企业带来极大的回报。由体验驱动的企业的财务价值同比增长高达1.6至1.9倍,因为他们的客户保留率、重复购买率和平均订单规模都显著增高,最终他们的顾客终身价值 (CLV) 也得以提高。

简而言之:市场规则已经被重置,顾客期望更高。客户体验对于企业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如果不采取行动将面临更大的风险。那么,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企业转变设计体验的方法呢?

体验转型过程中的常见挑战

公司主管往往提出两大挑战:

  1. CX是一项系统并艰巨的任务,涉及到企业“身心灵”的各个部分。应该从哪里开始转型?
  2. 尽管理论上回报率很高,但我们如何确定转型是否真的取得了进展?具体该如何评估?

如何开展体验主导式转型

顾客体验成熟度这个概念是存在的。了解您的公司在成熟度曲线上的位置将帮助您确定如何开展转型并明确优先事项。企业的顾客体验成熟度往往通过以下六个标准来评估:

  • 愿景与战略:企业 (从首席执行官到重要一线岗位) 是否都认同一个以CX为中心的发展愿景;是否通过正式的、自上而下且贯穿整个企业的流程来管理CX?
  • 人与文化:CX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文化习惯和流程;是否存在专业的CX团队、跨职能的整合以及按需提供的正式培训?
  • 设计与执行体验: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将CX愿景转化为详细的方案,并将其用于日常运营管理,了解执行与设计师的意图是否相符,以及体验是否满足特定的顾客需求?
  • 细分市场和数据:企业是否能够清晰地理解细分市场和他们的首要需求,并通过整合多个数据源跟踪线上和线下渠道的整体客户体验,拥有清晰的数据整合、实时报告、良好的社会化和管理流程?
  • 分析、评估和持续改进: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综合的数据和先进的分析来指导长期决策、投资优先级、企业流程改进和投资回报率?
  • 敏捷的管理:CX管理流程在多大程度上是动态且实时的;是否基于价值捕获的最大化,并与关键的个人激励相关联?

企业部门联动的力量

大多数组织正处于“临时抱佛脚”的状态,其特点是职能孤立,并缺乏系统性的CX培训,且没有一致协同的企业管理流程或CX愿景。他们有限的客户旅程的分析停留在概念层面,并将所有客户都相同对待,其洞察也是被动的,局限于描述过去的而非制定未来的行动和计划。

如果您的组织处于这一状态,那么必须协调各领导层,使其认同转变CX的这一愿景,并通过论述改变的必要性来证明投资的合理性—— 如果没有领导层的协调和关注,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成本浪费。

一旦企业实现联动,下一步就是优先考虑最关键的使用案例 (比如优先投资CX减少客户流失),并确认阻碍这些使用案例顺利进行的具体事项。以这种方式进行CX可以确保转型产生最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这能帮助创建有针对性的行动规划,来缩短差距。

我们的一家金融服务客户希望优先进行CX方面的投资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在数据整合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变得更加成熟。过去,该企业被大量数据淹没,拥有数据分析专家来研究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专家缺乏与客户或业务之间的联系,无法用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方式来判断机会优先级。

三管齐下,转变客户体验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设计了一种三路并行的方法来帮助CX转型:

  1. 以客户为引导:微调市场细分,获取更多顾客洞察,识别最高价值客户的需求和动机。
  2. 与业务影响相关联:确保所有分析和数据流程都得到重视和管理,使结果与业务影响直接关联
  3. 推动基于数据的决策:将分析所获洞察瞄准特定业务领导者及其KPI,以推动更好/更明智的决策。

随后,将这三个领域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流程,分配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作为责任人,为CX转型之旅赢得第一波的快速胜利。

如何跟踪转型进展

一旦转型开始,您如何知道是否正在取得进展?

技术、数据、流程和管理方面的重大飞跃将在一到两年内在企业成熟度评估中体现。对于不太显著的改进,则需要更频繁地使用更精细的评价体系来推动快速的获胜与恰当的动力,测试学习,或快速校正。

一流的B2B  CX评估系统包括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承担不同的角色:

  • 年度顾客调查:提供顾客持续关注问题的概览,形成一种追踪进展的机制。提供机会用于测试更多种类型的问题和刺激因素,包括BU领导者和营销团队的新设想。通常,年度客户调查中包含的CX指标将包括客户满意度、NPS、特定客户接触点评估以及竞争性基准测试。
  • 交易调查:通过内部领导和年度调查,更灵活、频繁地发现最关键的领先及落后环节,从而推动中短期决策。这可能是在顾客刚完成交易,记忆清晰的时候立即进行的网站弹窗式问卷。
  • 深度客户研究:根据敏锐或更广泛的战略问题,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常是定性研究) 的机会。这有助于为年度调查工作提出新的想法。例如,本月某个区域的销售额下降,领导层想知道是否存在他们需要学习和改进的CX问题——鉴于此问题的集中度和及时性,深度客户研究比客户调查更有效。
  • 客户经理对话:通过客户关系经理了解特定用户的问题和洞察。

结语

总而言之,两个极端的公司的成功和消亡广泛印证了体验主导式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如何开始转型以及如何衡量进展也许能帮助一些企业开展这一关键的转型旅程。

开始您的体验转型之旅吧。

观点

聚焦快餐行业:为中国千禧一代创造富有意义的零售体验

30 多年前,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快餐业很多家喻户晓的品牌看好萌芽时期经济的潜力,并看准时机进入了中国市场。1987 年肯德基在北京开业,麦当劳和必胜客紧随其后,也于 3 年后,即 1990 年进入中国。如今,肯德基在全国开设了 5,000 多家门店,其次是麦当劳和必胜客,分别为2,500 家和 1,900 家。

但中国快餐市场增速放缓,2018-2022 年预期复合年均增长率仅为 2%。随着中国消费者偏好和习惯的变化,再加上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很多先发品牌不再踌躇满志,而是艰难地致力于保住最初的地位。我们将在本文中探讨中国快餐市场的新趋势以及外国品牌要想保有一席之地需要采取的措施。

最初的成功:外国品牌本土化

不管是肯德基、麦当劳还是必胜客,都从未直接“照搬”美国的战略。相反,本土化是这些品牌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因。在所有全球品牌中,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故事仍旧最为瞩目,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肯德基门店,占全球肯德基销售额的 27%。

肯德基之所以在中国大获成功,离不开该品牌“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扩张战略,该战略主要集中于调整菜单商品,使其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迎合当地人的口味。虽然炸鸡仍是主打产品,但肯德基还提供粥类、奶茶、豆浆、卷饼和蛋挞等美食,将中国特色加入菜单。麦当劳和必胜客等其他连锁品牌也采用类似战略,菜单不乏本土风味和产品。

外国品牌不仅菜单需要本土化,还要重新思考其在中国的零售体验。对很多人来说,快餐厅都属于“第三空间”,为消费者提供了放松、舒适和社交的环境。因此,多年以来,哈根达斯冰淇淋首先在中国开设了自己的冰淇淋吧,旨在推动和满足消费者表达和体验地位与品味的愿望。与此类似,星巴克门店的平均大小比美国门店大 40%,同样是为了成为受新一代高消费职业人士喜爱的目的地。

虽然这些本土化战略最初对这些品牌卓有成效,但尚不足以让其维持竞争力。

中国新环境

塑造和推动了中国众多行业新发展的许多趋势在快餐行业同样适用:即高端化、个性化、方便快捷以及移动优先和线上到线下 (O2O) 全面体验。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越来越挤占快餐市场,让那些家喻户晓的品牌难以立足。

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和习惯

中国中产阶级越来越讲究精致,因此,这些消费者希望美食选择越来越具有探索性和多样性。他们还希望用餐体验更加“精细”,并要求菜肴更加地道新鲜,即使是在快餐环境下也不将就。

2017 年重新进入中国的Taco Bell (塔可钟) 就是个杰出的典范。该连锁品牌不仅引入主打的墨西哥美食,如主流的墨西哥卷饼、墨西哥夹饼、墨西哥玉米片和墨西哥玉米卷,还力争健康新鲜的定位。大多数菜单套餐配有沙拉和果汁,客户还可透过收银台旁边的窗户观看员工现场准备食物。Taco Bell的价格也更符合休闲餐厅用餐,而不是快餐服务,反映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快餐的需求。到 2022 年,Taco Bell与肯德基和必胜客同属的母公司百胜中国计划在全国开设 1,000 家Taco Bell门店。

此外,中国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现在追求能够与“朋友圈”分享的时刻,并积极寻找那些有“颜值”的食物和餐厅。他们还更加注重探索和发现新的口味和理念,并且希望感受不只中国,还有旧金山、纽约、首尔、柏林或巴黎等地热门且时髦的精致品牌体验。

这为小众品牌迈入快餐市场的高端细分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例如,新进品牌中的Shake Shack将美国东海岸的汉堡体验带到了中国,但却保持着较高的价位并提供独特的门店设计,提升了餐厅的环境。通过高端和新颖的品牌特征,品牌能够通过为消费者带来“社交货币”而获利。

本土品牌的崛起

中国首次面向世界开放经济时,人们认为很多西方品牌比同类中国品牌更值得信赖。除了新奇感之外,外国品牌还成为了一种尊贵体验。当时,富裕的中产阶级主要生活在一线城市,外国品牌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虽然公众意识中仍残留着部分这种观念,但本土品牌的声誉和信誉都与日俱增。

在 Prophet铂慧的2018 年品牌相关性指数™ 报告中,所有行业前 50 个最具相关性的品牌大都是中国品牌,这种情况有史以来首次出现。这不仅反映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中国品牌,也反映了许多中国品牌在实现品牌相关性的四个基础方面做得越来越好:即客户喜爱、独特启发、坚定务实和持续创新。

通过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等外卖送餐应用,中国消费者希望用餐体验实现O2O无缝融合。从付款到菜单选择、店内订餐和取餐,再从送货上门到会员计划和优惠券,消费者希望少花力气,却从用餐体验中获得更多。


结语

综上所述,快餐行业的巨头已经无法再依赖于自身的新奇性。要想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品牌需要的不仅仅是本土化的菜单。反观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他们却在为客户带来更出色的数字化和O2O体验。

不管是本土品牌,还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或已经扎根中国的国际品牌,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借助数据和观察力去洞察并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者口味和期望。快餐品牌必须打造并实现超出产品与零售的全面体验——整合 O2O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高便利和自我表达的需求。品牌需要永不满足、始终努力且不断尝试,保证跟上中国市场的步伐。

观点

物联网 (IoT) 如何改变医疗保健行业?

物联网显著改善了多个行业的客户体验,但医疗保健行业或多或少错失了这方面的机会:数据和隐私限制使得真正的突破愈发难以实现。但这种情况也在改变。

Prophet 铂慧合伙人Jeff Gourdji与《智能场所:工作场所的数字化变革》(Smart Place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Location)报告的合著者—— Charlene Li 及行业分析师 Ed Terpening——畅谈共叙,探讨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

物联网 (IoT) 如何改变医疗保健行业?

Jeff:物联网在医疗保健行业有哪些潜力?

Ed:潜力巨大,但这首先需要很多改变。各个行业都在研究如何优化线上和线下(场所)客户体验。如今,患者门户(医疗保健在线体验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是储存预约和检查结果等内容,其中还包含医疗保健生态系统的大量数据。物联网提供多种方式收集更多数据,其中大部分是孤立数据。医疗保健行业采用的系统需要将线上数据与线下场所收集的数据连接起来,包括药物、病情、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诸多因素。

建立连接后,这种转变会产生广泛影响。医生可以看到预警信号,而不是等到患者患病后再采取措施。

例如,Apple Watch 应用 EpiWatch 帮助癫痫患者追踪癫痫发作和持续时间。患者癫痫发作时,该应用可向护理人员发送警报,开发人员认为该应用最终可以预测癫痫。

我们仍需 5 年或 10 年时间,但最终必将见证擅长利用科技的机构提供的“持续连接的护理”,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利用他们物联网设备(Fitbit、Apple Watch等等)收集的数据,从而为他们的护理人员提供宝贵信息。

Jeff:减轻患者对医疗保健体验的焦虑感至关重要,不管这种担心是源于“如果我找不到停车位,错过了预约怎么办?” 还是“如果我患上癌症怎么办,他们将如何为我治疗?”。那么,物联网究竟如何给予帮助?

Ed在观察患者行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面,工作场所部署的物联网作用重大。零售商早已将其用于分析人们的步态,从而了解人们是否着急。但在医疗保健行业,这种分析必须要更加深入。快步行走可能意味着有人需要导航帮助,可穿戴设备则可显示心跳加速的情况。当患者找到适当的候诊室后,下一步需要什么呢?哪些定制内容有助于缓解忧惧呢?关于就诊各个阶段所出现情况的程序信息有哪些?人们想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不如将候诊时间用于查看信息内容和了解当下情况,从而了解该询问患者哪些问题来减轻他/她的压力并提升他/她的信心。

Jeff:人人都讨厌等候。服务提供者通常要求您于诊疗开始前小时到达。即使医院表示 “我们准备好让您回家了” ,患者还是需要再花几个小时才能离开。怎样才能改善这一情况呢?

Charlene我们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免手续体验,如Amazon Go等。实际上,等候本身并没有太大压力,但不知道为何等候,或等候多久却会让人焦虑。然而Uber 、滴滴和城市公交系统这类APP却往往非常有效——当人们能看到车辆路线且切实知道车辆 11 分钟后就能到达时,等候就容易多了。信息透明十分有用。

物联网通过加快运营,同样可以缩短等候时间。例如,药房的库存追踪技术可加快结账速度。或者,物联网也可用于追踪轮床和移动病床,方便相关人员快速找到它们。患者不会见到这些技术,但这会缩短等候时间。

追踪关键绩效指标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也有利于重新设计工作流程。随后,服务提供者可通过数据决定患者是否仍需要提前 2 小时到达,也许可以将时间缩短为 90 分钟甚至更短。

Jeff:导航很麻烦。我的 GPS 引导我到达医院停车场,但之后我却迷路了。我们的技术可以在这一方面起到帮助吗?

Ed技术是现成的。零售商借助指示灯、音效和信标系统时刻了解购物者的位置,识别三米以内的人。这些技术在医院内不一样有效吗?比如用于在患者进错电梯间时发出警报。

Jeff:哪种医院最可能采用物联网?

Ed那些愿意从小规模开始尝试,并避免因重大技术更迭而引发运营瘫痪的医院。我从未见过哪个行业突然大规模采用物联网。他们会不断测试和改进。万豪酒店在总部设有一间模拟客房,在那里进行物联网实验,改善宾客体验。新加坡富乐医疗集团 (Fullerton Health)也在尝试用物联网优化工作流程并应对库存管理、数据管理和医疗器械安全集成方面的重要挑战。您可能认为竞争压力最大的大型医院表现最为积极,但其实他们经费有限,在这方面投入较少。

Charlene我想补充的是,医疗保健提供者希望实现有意义的改变,而不仅仅是削减费用。物联网技术属于重大投资,对于大医院尤其如此。每个走廊都要安装物联网信标。立竿见影的回报十分困难。不过,以由于电子病历让医生不堪重负,语音识别日益受到重视。亚马逊AWS 提供一种产品可接听商务会议电话,并能按照要求为下次会议预定会议室、控制会议室的音频/视频设备等等。想象一个能够自动对答的智能助手,它可能会插话道:“好的,我会为您预约核磁共振。”

Jeff:这其中存在文化障碍吗?

Ed可能有一些文化障碍。电子病历(HER)旨在帮助每个人,但却成为了绊脚石。在文化旧习的影响下,人们害怕下一轮“实用”技术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和更大的复杂性。事实上,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人们十分喜爱科技带来的便利。他们也对医疗保健行业的滞后充满失望。


caret-downcloseexternal-iconfacebook-logohamburgerinstagramlinkedinpauseplaythreads-icontwitterwechat-qrcodesina-weibo 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