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以创新能力强化组织韧性:为中国企业带来的四大启示

创新能力与组织韧性密不可分。然而,中国企业在创新时面临许多取舍和矛盾,如何以创新推动可持续增长?

在当今多变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两大关键要素。Prophet铂慧的最新研究报告采访了全球范围内的14名高管和300多名创新专家,深入探索成功企业如何以创新来提升企业韧性。

建立创新型组织的四大关键启示

我们的调查显示,创新能力出众的企业通常也更具组织韧性。在中国,60%的受访者认为创新能力与组织韧性密不可分,这一比例高于新加坡 (48%)、美国 (47%) 和英国 (47%)。然而,中国企业在创新时面临许多取舍和矛盾:尽管他们更擅长运用多元的创新手段,但也面临着更显著的阻碍。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报告中的主要发现和对中国企业的重要启示,揭示如何以创新推动可持续增长。

1. 注重跨职能协作

设立创意孵化项目和去中心化团队是高度有效的创新手段,也被许多中国企业普遍采用。我们的研究发现,35%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设有正式的创意孵化项目,而在全球这一数值仅为21%。此外,27%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采用去中心化的团队架构,全球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仅为18%。

然而,这样的团队架构存在“孤岛化”的风险。缺乏跨职能协作仍是实现创新和增长的一大阻碍。在中国,44%的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企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在全球这一比例仅为32%。

我们可以从元气森林的范例中发现跨职能协作对创新的重大影响。在创立初期,元气森林凭借敏捷灵活的运营模式获得极大成功。它采用去中心化团队架构,每个小团队中都设有产品经理引领各自的创新举措。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步显现。由于缺乏规范化流程和跨团队协作,许多职能和工作发生重叠,经验也无法互通共享。元气森林已经开始推进全公司范围的组织转型,重新构建运营和业务模式。

启示:设立创意孵化项目和去中心化团队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跨职能协作。

2. 制定均衡的创新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计划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机制,但过度关注短期财务回报也可能对创新的成功造成阻碍。我们的报告显示,5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制定了特殊的激励机制以鼓励新商机的发掘 (相较全球受访者的30%)。

然而,这却为创新带来了阻碍。5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过度关注短期财务回报,而全球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5%。

为了实现长期增长,创新的成功应当通过多种指标进行衡量,而不局限于投资回报率。例如,小米设立了一系列员工激励项目来嘉奖创新成果,其中就包括 “小米百万美金技术大奖”,每年评选出一个优秀的内部工程项目并奖励一百万美元,以表彰其卓越的技术和工程能力,以及对业务的积极影响。2022年,雷军将这一大奖颁发给小米的CyberDog铁蛋仿生机器人团队,因为该项目成功整合了集团的多项研发成果,所呈现的新技术还能被应用于其他核心产品。这是有效利用激励措施推动重大创新的一个优秀范例。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正面临着增长阵痛。尽管公司提出了丰厚的股权激励机制,但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指标仍依赖于新IP的数量和产品线的短期销量。这样做的结果是,泡泡玛特拥有庞大冗杂的产品组合,尽管连续多年呈现指数级增长,其主品牌资产却没有得到提升。

启示: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认可创新成果,同时还要避免过度关注短期财务回报。

3. 以长期愿景指导快速创新

快速原型和迭代是一种常见的创新手段,但与此同时,过去失败的创新尝试和长期规划流程的不足也可能阻碍创新。我们的报告结果显示,3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使用快速原型和迭代的手段进行创新,而全球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仅为19%。

但是,在40%的中国企业,过去的失败尝试影响了其对未来创新项目的投入,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比例仅为28%。此外,40%的中国受访者还表示其公司缺乏长期规划流程 (相较全球受访者的38%)。

资生堂为我们展示了企业该如何平衡强大品牌愿景和快速创新周期。在与铂慧的访谈中,资生堂中国事业创新投资室高级副总裁周涛声 (Carol Zhou)表示:

“如果想要真正在市场上立足,品牌必须对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做出清晰的定义……资生堂之所以可以走到今天,我们的’匠人精神’是关键。

“我们不会盲目追赶市场潮流,而是想着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打磨得更好。因此,我们虽然不是时刻都在趋势最前沿,但找到了正确的节奏,才能铸成长久不衰的经典品牌。”

启示:企业应当通过明确愿景和长期规划来指引创新,同时基于清晰的战略路线图来实施快速原型和迭代,以打造可实现长期和短期目标的产品。

4. 将消费者洞察作为创新基础

打造差异化创新和发现新兴细分品类是让企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方式。但令我们意外的是,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而忽视消费者需求的问题普遍存在。40%的中国企业倾向于密切关注竞争对手活动 (相较于全球受访者的29%)。

但这通常以忽视消费者需求为代价,52%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公司的一大创新阻碍是过少关注消费者需求,而在全球受访者种这一比例仅为37%。

企业必须在内部形成一种专注于消费者洞察的思维模式,鼓励市场研究、数据分析和用户测试,以发掘客户的切实需求。这样一来,品牌就能打造真正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耐克在这个方面是尤为成功的典范。耐克始终关注运动员的需求,以此推动自身的创新。正如其CEO Mark Parker所说:

“我们的成功源自对创新和卓越设计的承诺。对我们来说,这离不开对运动员的高度关注和深刻理解,以及从他们那里获取的宝贵洞见。因此,我们将这些洞见转化为真正的创新。”

在中国,耐克积极部署本土化数字生态系统,与客户紧密互动并了解他们的需求。反过来,耐克从这些数字平台收集到的丰富数据也持续为其创新和增长提供驱动力。

启示:优先采用以人为本的方法积极关注客户需求,打造富有意义的非凡创新。

建立创新型组织

有一位创新领袖曾经告诉我们,创新不应该被部门化,而应该是全公司共同努力的成果。企业应该以明确的愿景为指导,在组织内部所有层面鼓励冒险、实验和协作。这有助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蓬勃发展的企业文化和DNA。

当今企业应如何有效推动创新?

  1. 强调始终关注消费者洞察的重要性,并为此部署相应的团队和架构;
  2. 确保对市场需求和机遇有全面的认知,涵盖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并战略性规划增长和创新举措;
  3. 构建包含多个阶段的长期战略路线图,设立相应的跨职能团队,并将具体行动在短期/年度计划中落实;
  4. 明确创新举措如何驱动企业使命,制定员工价值主张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5. 改变创新团队在组织内的工作方式,强化敏捷性和协作性。

结语

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投入多元化创新手段,推动高管参与,和打造组织层面的创新文化,企业便更有可能兼备创新能力和组织韧性,也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营收成果。

我们的研究显示,相比全球企业,中国企业更善于运用创新手段,但他们在打造长期韧性方面投入较少。对他们而言,缩小这一差距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推动富有意义且可持续的变革性增长。

点击下载全球报告《以创新建立企业韧性》

caret-downcloseexternal-iconfacebook-logohamburgerinstagramlinkedinpauseplaythreads-icontwitterwechat-qrcodesina-weibo xing